顶部
2019年01月04日 星期五
第A15版:时评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19年01月04日 星期五
“洋水果”作假 监管不能望“洋”兴叹

    □ 李振忠

    1月3日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如今在市场上,随处可见一些贴着“洋标签”的所谓“进口水果”。什么越南金桔、南非火参果、日本一腾蜜瓜……名字就够稀奇的,再加上卖相也不错,价格自然不便宜。那么,这些所谓的“进口水果”真的是从国外进口的吗?监管部门查明:南京某超市销售的号称980元一串的“日本青提”实则采购自云南。

    挂羊头卖狗肉,用在这里恰如其分,不过换了一个“洋”字。如此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令消费者多花了多少冤枉钱?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水果商对“洋水果”这个虚假标签如此趋之若鹜?其一,崇洋媚外,以洋为贵。不仅水果商如此,连有的国人也如此迷途不返,才会被制造圈套的水果商牵着鼻子走。其二,作假成本低,监管不力。其根本的原因在于,违法成本过低,甚至根本不及商家利润的皮毛。

    “洋水果”作假,监管不能望“洋”兴叹。对于这种公开作假的假洋水果,就真的令监管者感到为难甚至鞭长莫及吗?市场就摆在那儿,作假者就在眼前,而“黑心”商家也每天招摇于市。难道市场监管部门,就真的管不了假“洋水果”?对于监管链上端的海关等部门来说,主要从其管辖范围之内的进出口渠道加以调查取证,并进一步把好进出口关。但对于那些直接对水果市场负责的市场监管部门来说,监管之手为什么滞后或者视而不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也规定,伪造产品产地的,将面临被罚款的处罚。法律不可谓不严谨,监管部门不可谓不多,但真正要对假“洋水果”彻底打假,还需要监管者责任与其职责效能挂钩,否则只会望“洋”兴叹。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