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1月16日 星期三
第A15版:副 刊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19年01月16日 星期三
故 里
消失的铁匠铺

    □ 岳凡

    父亲一直用“打铁靠本身”来教导我生活要学会独立,用“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来勉励我做事要有决心,用“不要嘴得一张,屁股扯风箱”来训诫我做人要脚踏实地。

    父亲的谆谆教诲,让我想起一个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职业——铁匠。想必,80后的我们都记忆犹新吧。在铁匠师傅的千锤百炼之下,铁块被铸成各种各样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譬如锄头、镰刀、犁铧、菜刀等,我由衷佩服那些在“铁砧上舞蹈的人”。

    那时,村里有个铁匠铺,是上下学必经之路,自然也喜欢到铁匠铺玩耍。打铁的是父子俩,父亲是师傅,戴着歪毡帽,系着大围裙,他负责用铁铗子把通红的铁块夹到大铁墩子上,然后左手紧握铁铗子,右手拎着小铁锤。儿子是徒弟,是个铮铮铁骨的汉子,负责拉风箱,掌控火候,然后抡起大锤,铆足干劲配合父亲的小铁锤,一上一下,一张一弛,一唱一和,显得很和谐。在教科书上学到的成语“炉火纯青”“趁热打铁”,恐怕只有在铁匠铺里才能更好地感受到它们的真实含义。

    靠打铁营生是很辛苦的,正如那句俗语:“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因为这是体力活。另外打铁还是门技术活, 工序繁多,包括取料、烧火、锤打、成型、淬火等,可不像我们想的那样,只会憨包使大锤。

    我喜欢去铁匠铺,多数时候是为了看热闹,偶尔也会拎着半截小指头粗细的钢筋跑到铁匠铺,请他们打一个铁环,像这种的小活,他们是不情愿接的,如果为一个小小的铁环重启炉灶很不值当,所以我一直蹲守在那里,瞅着他们忙完手里的活计,然后请他们三五锤就把两头接口搭在一起。

    随着时代的变迁,铁匠铺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显然,靠打铁养家糊口是心有余力不足了,村里的铁匠铺也逃不掉关门大吉的命运,不过铁匠铺的记忆却永远烙在我们心里:呼呼的炉火,铿锵的锤声……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