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1月19日 星期六
第A11版:追访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19年01月19日 星期六
记者回访昆明垃圾分类试点小区
部分居民搞不清 分类垃圾桶被撬
城管部门建议建立奖惩机制


金福园小区物业处门口,“其他垃圾柜”和“易腐垃圾柜”的投放口被封。


投放在金江路社区的太阳能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

    长期以来,垃圾分类各个环节面临着不小的困难。近期,昆明市政府常务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昆明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违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规定的单位最高将被处罚5万元。事实上,早在去年,昆明就出台了《昆明市2018年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要求在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呈贡区、高新区、经开区、度假区范围内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具体试点运行情况如何?近日,记者实地走访调查。

    投放环节

    部分居民嫌麻烦不愿使用

    2017年12月,盘龙区启动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金福园小区成为首个试点小区。云南京环盘宸环境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在小区内投放了多组分类垃圾箱,每组分为四种颜色,分别是可回收物回收柜(蓝)、有害垃圾回收柜(红)、易腐垃圾回收柜(绿)、其他垃圾回收柜(灰),市民只要分类正确并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获积分,然后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该试点运行一年多来效果如何?1月9日,记者走访了该小区,发现该小区垃圾分类注册率已达70%,但仍有住户不了解垃圾具体该怎么分类。记者随机采访了31位居民,其中有18人不会垃圾分类,要么不知道有回收箱,要么知道但未使用。“其实分类垃圾桶搞个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就行了,分多了麻烦。”黄女士说,平常她和朋友会收集一些旧纸板给保安拿去卖,很少使用分类垃圾桶。

    记者从金福园物业处了解到,小区共计有588户住户,因为是老小区,其中约百分之八十是退休老人,垃圾分类投放的意识还有待普及。

    而在刚刚试点的福泽雅苑小区,情况稍微好一些。在第三、六、九幢楼下各设有一组分类垃圾箱,考虑到住户习惯,仍保留普通分类垃圾桶。在受访的16名居民中,有10人表示已经注册并会进行垃圾分类。居民杨先生说:“我们不会分太细,就是把可回收的分出来。”

    同样的情况在其他区也存在,在位于五华区虹山中路的一个居民区内,记者找到一个写有“五华区丰宁街道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字样的回收点,这里摆放着可回收垃圾(蓝)、有害垃圾(红)和其他垃圾(灰)三色垃圾桶。记者随机采访了周边的5位居民,只有一位居民表示会进行垃圾分类。

    运营环节

    可回收垃圾桶频频被盗

    记者也留意到,在金福园小区物业处门口的众多分类箱中,只有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箱在使用,“其他垃圾柜”和“易腐垃圾柜”的投放口被封住。另一组分类垃圾箱被挪到了小区花园内。京环盘宸公司相关负责人解释说:“由于资金、人员有限,我们没办法做到天天收运,易腐垃圾箱扔了东西容易发霉,所以不建议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

    在福泽雅苑小区,据附近商户透露,分类垃圾桶投放试行的短短一个月以来,可回收垃圾箱的锁已经被撬开过3次,可能是拾荒者所为,拾荒者阻挠垃圾分类工作、争抢可回收垃圾,也是垃圾分类落地难的一大原因。

    终端处理

    分拣清运人力成本较高

    长期以来,垃圾分类最难的环节莫过于终端处理,“居民辛苦分类、垃圾车一锅端”的情况也一直饱受诟病。记者走访了多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发现居民分类投放垃圾后,环卫部门清运前还要进行精细分拣,然后用专用的清运车运走,但由此产生的人力成本较高。

    “垃圾分类运营精确到每户的成本大概是500元,我们运行一年来已经投入了100多万元,由于资金紧缺,出现了宣传、清运人员不足的问题,希望政府部门加大投入,提供资金保障。”京环盘宸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由于缺乏资金保障,人员配置难,目前公司铺设的23组分类垃圾桶中,部分点难以真正运营起来。

    “原本我们计划建一个‘生态岛’,用于大规模垃圾的精细分拣,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居民实际投放的量不算多,因此尚未启动。”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城管部门

    垃圾分类教育从娃娃做起

    市民参与积极性不高、资金紧缺、维护清运面临难题……记者走访发现,此类问题在部分试点小区中存在。“垃圾分类需要靠长期的习惯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盘龙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盘龙区已在拓东、鼓楼、联盟、松华等4个街道展开试点,今年试点还将覆盖其他8个街道。为了培养公众的垃圾分类意识,盘龙区相关主管部门每月都会开展一次主题活动。同时通过媒体、LED广告屏、流动培训站、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开展宣传,希望逐步营造垃圾分类的氛围。五华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提出,垃圾分类教育一定要从娃娃抓起,通过学生带动整个家庭参与。此外,两位负责人均表示,垃圾分类不能全靠公众自觉,必须有强制性的措施,建立一定的奖惩措施,才能推动。针对昆明市研究制定的相关办法,一旦实施,对于昆明的垃圾分类工作将起到推动作用。

    市民追问

    这些分类垃圾

    流向何处?

    记者观察到,随着“垃圾分类”不断推广,除了环卫部门外,一些其他政府部门、公益组织、企业都在纷纷布点,开展垃圾分类。在金江路社区就有一个由昆明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试点投放的太阳能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该回收箱通过太阳能光板收集能量供箱内电池工作,周边居民可以将有害垃圾、塑料及金属、纸张和纺织品等废弃物分类投入回收箱内,待称重完成后按下称重面板按钮,用小程序扫描二维码获取积分兑换物品。每类投放箱内都堆积了相应废弃物品,其中以旧衣物和纸板居多。

    前来投递废旧衣物的居民林先生表示:“回收箱上没标具体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也不知道这些废旧衣物最后会运到哪里,还是希望在箱子上标明一下。”

    这些分类的垃圾将流向何处?“投递在箱子里的物品,工作人员会把废旧物品定期回收装车。”昆明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筹资与传播专员刘晓颖介绍,对有害物品、纸箱、塑料制品进行拆解环保处理。回收的废旧纺织品主要有两种处理方式:一部分较新的衣物,进行清洗、消毒处理,捐赠给贫困地区;另一部分不能穿的废旧衣物,送到纺纱厂、制棉厂回收再利用,制成大棚保温棉、隔音棉、汽车脚垫等。共青团昆明市委、昆明市青年志愿者服务指导中心、昆明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对衣物回收进行全程严格的监督和监管,确保回收的废旧衣物绝不会回流市场,以旧充新。本报记者 期俊军 实习生 江芷汀 摄影报道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