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由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办的“新经济形势下,消费金融行业发展之路”第四届中国消费金融高层论坛在京举行。 与此同时,《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下称报告)正式发布,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持续提高,成熟的商业模式正在引领行业快速发展。在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作为主力军的持牌公司通过提高整体消费水平,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消费成经济增长驱动力 以往三驾马车主要依靠投资,现在则转向消费驱动。80、90后已逐渐成为主要消费人群,与传统消费群体不同,新兴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更加超前,价格已不再是决定消费的唯一因素,借贷观念更易被接受。此外,受消费升级影响,三四线等小镇城市消费人群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短期消费贷款已由2004年的1253亿元增长至2018年9月的8.23万亿元,增长近66倍,而同期中长期消费贷款仅增长15倍。 报告显示,仅消费金融部分,规模已由2010年1月的6798亿元攀升至2018年10月的8.45万亿元,占境内贷款比重由1.7%上升至6.3%。但对比国际来看,国内消费金融产业2015年消费信贷(除房贷以外)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仅为20%,低于韩国的41%和美国的28%,所以相对意义上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滞后发达国家较多,仍有广阔发展空间。 消费金融将迎来万亿蓝海市场 从G20峰会发布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和清华大学CCWE指标体系评估对比结果来看,消费金融公司作为发展普惠金融的中坚力量在市场上的表现越来越明显。 根据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2018消费信贷市场报告的指标体系(CCWE指标体系)结果显示,普+惠综合排名前五名分别是捷信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农业银行、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等设立较早的消费金融公司。该结果既反映了中国目前消费金融市场服务大众满足不同层次金融需求的发展现实,也说明较早成立的捷信、中邮、兴业等不同消费金融主体的业务模式正变得日臻成熟。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表示,未来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前景很好,2019年的关键字是“变”。随着中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增加、消费贷款在贷款总规模盘子中比重增加、消费贷款中房贷、车贷等中长期贷款比重降低,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凭借其自身优势大力拓展与商业银行错位发展的无抵押、无担保消费贷款,使无抵押、无担保消费贷款在整体消费贷款中比例大幅上升,消费金融公司将迎来万亿蓝海市场。 本报记者 钟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