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2月21日 星期四
第A05版:人物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19年02月21日 星期四
开远市公安局老民警陈昆平的奋斗人生
从ABC不识到成为研发“程序猿”


陈昆平查阅软件系统开发的书籍 开远市公安局供图

    已是晚上10点,雨幕模糊了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的夜。一个50多岁的男子骑着摩托车,在湿滑而空旷的路面上小心地行驶着。他看上去有些狼狈:瘦削的身子有点儿发抖,雨水顺着头盔不断淌下来……

    他,是开远市公安局的老民警陈昆平。最近一年多,晚上10点还没吃饭对他而言是常事。他总是泡在单位的电脑前,但几乎没人知道他在忙什么。直到一个让人震撼的消息传来:这个连ABC都不认识、没几年就要退休的老民警,通过7年多的艰苦自学和一年多没日没夜的编写,硬是独立开发出一套戒毒康复人员信息管理系统,而且已经在全国知名的开远市雨露社区投入使用。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陈昆平的50多年,从未停止过奋斗。

    部队和军校 造就了他坚韧的性格

    1961年出生于云南的陈昆平操着一口流利的红河方言。说起普通话就别扭的他,如今已看不出一点儿祖籍陕西的痕迹。但他笔直的身板、瘦削的身材以及每天早上固定在6点40分起床晨跑的习惯,却清晰地显露出他曾是一名军人。

    1978年高中毕业参加高考时,陈昆平差录取线几十分,心里憋着一口气。次年,他入伍从军,成为一名无线电报务员。为期一年的集训过程异常艰苦:发报、记电码符号……手指打出了血泡,头发大把大把地掉。但随着血泡变成老茧,他的发报速度有了飞跃性地提高。1980年底,集训归来的他被分到报话班。当时部队晚上10点熄灯,他就每天晚上在被子里打着电筒学到12点。这样的日子,转眼过了7个月。直到1981年7月考上昆明陆军学院,当年高考失利憋着的那口气才彻底吐出来。

    “部队和军校教育让我的人生观定了型。”陈昆平对30多年前人们的奋斗精神记忆犹新,虽然那时每个月只有7元工资,刚刚够买生活用品,但人们普遍对物质要求不高,反而在精神层面的追求更为强烈。“这样的环境下,哪怕最差的人,也会自然而然地想要做好每件事情。”陈昆平说,只要一声令下,不管多苦多累的活儿,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干!

    第一次见电脑 他想碰却又不敢碰

    部队工作期间,陈昆平在上级办公室平生第一次见到了电脑。那时还是DOS版本,看到战友打着英文命令,他惊奇地瞪大了眼睛,看到屏幕上发生的变化,他迷茫又兴奋……“我觉得这东西又新奇又宝贝,想碰又不敢碰,生怕给碰坏了!”

    直到1997年转业到开远市公安局机要通信科后,他才真正触碰到了电脑。在老科长手把手地教授下,他很快学会了电脑操作。

    2010年,红河州公安局通过电视电话会议对各县(市)公安局进行软件系统使用培训,陈昆平负责会议保障。虽然不属于培训对象,但一直对软件系统深感兴趣的他,却全神贯注地听完了全部培训内容。在输入框里输入信息,一个按钮就能把资料存储起来,需要的时候再输入查询信息,就可以把需要的资料再提出来……此时,一个想法渐渐在他心里萌芽:要是我会开发这样神奇的系统就太好了,自己办公室里就再也不会有那一摞摞码得高高的台账了。从这以后,这个念头三天两头地在他脑海中冒出来。按捺不住的他找人多方打听后却泄了气:大家都说软件系统开发很难学,很多大学生学了4年,最后也没干成这个工作。

    那时,陈昆平周围还没有人会软件开发,想到自己年纪大了更难学,他一度打了退堂鼓。但要自己开发软件系统的想法总是萦绕着他,终于,他下定了决心:不管能不能学会,先学起来再说!

    那一年,陈昆平50岁。

    两千多个日夜 “绣花功夫”刻苦自学

    连ABC都不曾学过的陈昆平,学习起艰深的软件系统开发来所经历的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刚开始,他直接买书回来看,结果发现连入门书籍都看不懂。他只好上网查询最基础的概念。渐渐地,他在不断摸索中总结出了一套独特方法——对每个知识点,他都先上网下载相关文章,然后一字一句地对这些文章反复阅读、推敲和琢磨。

    如果下载的文章也看不懂,他就先去网上搜索相关的教学视频,把需要的内容一张一张地截图,之后仔细揣摩每张图片……视频看懂了,就去看文章;文章看懂了,就去看书;等书也看懂了,他就开始在电脑上实际操作、检验。

    “这个过程真的很难、很难。但每学会一个知识点,那种快乐和成就感也是无法言喻的。”陈昆平说。整个过程就像障碍赛,一关一关地过、一个坎一个坎地迈、一堵墙一堵墙地翻……每天,他都利用午休时间学习一个半小时,下午6点下班后,再在办公室里学一个小时左右才回家吃饭,吃完饭就泡在电脑前直到晚上11点多。有时,他在办公室学到某个知识点的紧要关头会忘记时间,妻子在家热了三四遍饭他人还是没回来。妻子为此常常抱怨,女儿也不愿跟他讲话,因为总看到母亲辛苦操持家务、父亲却痴迷在电脑前。

    从“青铜”到“王者” 成功秘诀只有奋斗

    2012年,陈昆平开始尝试着用所学知识开发软件应用系统。一开始,他花了大约半年时间试着做了一个文件传输系统,希望在网上完成文件的在线阅读、签批等功能。“现在看来简直惨不忍睹。”陈昆平说,布局难看、功能单一、字体颜色都极丑……就像刚刚学会写字的人,就算用尽全力也难以写出好字。

    之后的两年多,他又试着做了网络签到等多个系统,但都因为不够成熟没有推出使用。尝试中,他不断发现自己欠缺的知识并通过自学“补课”。当发现自己的配色和界面很难看,他就自学了Photoshop技术。在不断磨合实践中细细地查缺补漏,使得他在软件开发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日臻完善。

    陈昆平的本职工作经常要到戒毒康复场所开展网络维护。2016年到雨露社区时,他发现内勤办公室、值班室堆满了厚厚的台账。经向民警了解得知:一名戒毒康复学员从入所到出所要填很多表格,民警因此工作量很大。这触动了他:能不能做个系统把这些台账管理起来,减轻民警的工作负担呢?

    他立即把想法向公安局领导进行汇报,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得到了鼓励的陈昆平,对自己能否完成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开发尚不确信。经过斟酌,他决定先做个小系统试一试。当时,戒毒学员进入戒毒康复场所时都要填基本信息表格,有50多项内容,如果出所后复吸再次入所,又要再填一次表格。他由此入手,开发了一个能够录入信息、随时调取表格的系统,得到雨露社区的民警认可后,他又开始进一步扩展系统功能……在专注于系统开发的5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没有休过一次假,没有外出旅游过一次,甚至连女儿生孩子都没有去昆明看望。

    2018年1月,戒毒康复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终于开发完成并投入使用,系统分为信息采集、日常管理、医疗医务、信息查询、数据统计、档案管理、值班交班、台账管理8个主要模块,涉及近60项管理内容及信息表,不仅实现了戒毒康复人员的全时信息管理,而且可以进行多元数据分类统计,为职能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使用中的系统还要不断维护和完善。”陈昆平自豪地说:“但不管要怎么调整,我都有信心完成。”去年初,陈昆平因其卓越贡献和奋斗精神,被红河州公安局记三等功。此时,他已经57岁了。

    新华社记者 王研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