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评论员利少峰 我们不反对教师布置作业,但布置大量“机械式”作业不该倡导。为学生减负,还是要从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开始。 春节过后,寒假余额严重不足,很多学生加入赶作业“大军”。近日,一名哈尔滨初三女生花800元压岁钱在网上订购了一台“写字机器人”,用于完成语文抄写的作业。但因字迹工整、没有任何修改痕迹最终致事情败露。事情一经报道,立即引发网友热议,也让“写字机器人”大火了一把。(2月21日《春城晚报》) 记者调查发现,写字机器人大多为杆状的电子金属套件,使用时只需要在电脑上下载一个软件,通过USB数据线连接电脑,导入需要书写的内容,再通过机器识别使用者的字体,最后在前端安上一支笔,就可以书写自己想要的内容了,根据字体大小和难易程度,一分钟可以写30~40个字。从买家评价上来看,这个产品很受市场欢迎。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作为一个学生,完成作业是自己的本职所在。靠“写字机器人”是投机使然,无助于知识点的强化及成绩的提高,同时也是不诚信的表现。也正因为如此,“写字机器人”应该被禁止。 但与此同时,针对“写字机器人”的出现,网上也有不同的声音。有网友就认为,从某种角度看,这是对老师布置过多“乏味”作业的反对。 黑格尔说过,“存在即合理”。那针对“写字机器人”这种商品的出现,我们不妨探讨下其合理的一面。从热销的对象看,这款产品大部分都卖给了学生,学生用来干什么,当然不言而喻。本来老师布置作业是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的记忆,巩固知识点,但学生却用“写字机器人”糊弄,自己当了“甩手掌柜”,显然老师布置作业的目的并没有达到。但不可思议的是,少量家长也不反对孩子使用“写字机器人”来完成作业,家长不反对的原因也确有可能是作业太多了。 本来,老师布置作业是加深学生对课堂的记忆,巩固知识点。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老师在布置作业中,“抄”“背”“练”几乎是常态。这样的作业形式过于单一,重复。在强调综合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类型的作业显然是过时了,而且无助于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这方面,最应该反思的无疑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在布置作业形式上来看,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应一视同仁,不能只有“抄”“背”“练”式的应试教育,像“帮家人做家务”“兴趣特长培养”等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作业也不能少;另一方面,在布置作业的数量上来看,不应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假期不是作业补习期,少留点作业,让孩子与家庭更亲近点。 我们不反对教师布置作业,但布置大量“机械式”作业不该倡导。中小学生的负担,大多来源于此,可以说,为学生减负,首先是减少作业布置量,科学合理地优化布置。简而言之,在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及综合素质的年纪,不能以过多的作业来填充。每个孩子都有反叛心理,不然,纵使没有“写字机器人”,其他代抄工具也会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