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英团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在精神上一脉相承,又有格局鲜明的艺术风格。“文以载道”,既喻指“文章合为时而著,不为文而作”的精神,又突出了先进知识分子的精神品格。在《唐宋八大家:古典散文的典范》中,葛晓音先生浓墨重彩地阐述了“古文运动”的社会历史价值。她认为,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皆是“古文运动”倡导者、践行者的典型代表。尽管他们或不属于同一个政治集团,但对很多社会问题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 “古文运动”不仅是文体的革命,更是文章内容的变革,“阐明儒家古道的宗旨,摆脱骈俪体的束缚,使文章的形式为内容服务。”韩愈认为古文的内在精神是由作者的人格精神、内在品性所决定的,也就是文格与人格要达到高度统一。用“经世致用”之文章关心时政,文以明道达到教化,爱民并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体现出自己人生价值的崇高志向。作为文坛领袖,欧阳修的政论、史论和文论与当时的政治斗争、政治改革紧密配合,其中既包括了对北宋土地兼并、官吏冗滥、上层社会奢靡、徭役赋税沉重等重大社会积弊的具体分析,又对财务、边防、任贤等政治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文参政,以政入文。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被誉为“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唐宋散文最突出的特征是照关社会现实,“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原毁》《朋党论》就是其中的代表作。针对中唐士大夫相互攻伐、道德不修的积俗,韩愈在《原毁》中以“古之君子”和“今之君子”在责己和待人上的不同态度作为对比。行文严肃而恳切,句式整齐有变化,语言生动形象,刻画入木三分。“唐宋八大家”在文坛政坛上占有崇高的地位,这一点已经得到了中外学者的普遍认可。他们中的欧阳修不但散文风格“具有古风的质朴流畅,而且毫无迂腐做作之气”,“欧阳修也是一位历史学家,我毫不犹豫地将其置于班固之上”(徐仲年《中国古今文选》)。欧阳修尤擅把政治主张融于文学之中,他的《朋党论》即针对传统“君子朋而不党”反复论证,从根本上揭示了“朋党”的实质。他认为,“朋党之说,自古有之”,关键在于“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心有信仰,胸怀天下。”不论政治家还是文学家,“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守护着读书人高洁的人文情操,并张扬着传统古典文学的清风俊骨。 “夫立言之士,自成一家为难,其得称为大家,抑尤难也。是故巧言丽辞以为工者,非大家也;钩章棘句以为奥者,非大家也;取青妃白,骈四俪六以为华者,非大家也;繁称远引,搜奇抉怪以为博者,非大家也。”正如清代著名选家张伯行先生在《唐宋八大家文钞·原序》中所言,大家之文,其气昌明而伟俊,其意精深而条达,其法严谨而变化无方,其词简质而皆有原本。透过《唐宋八大家:古代散文的典范》,无论是信手一章还是随手一页,我们皆可由此对唐宋古典散文通观衢路,即“无论是对八家成就的条析论列,还是对具体篇目的编选解说,(葛晓音先生)都深具会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