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 然玉 客观来说,在禁奥令施行之后,中国整体的数学发展稳步推进,仍旧稳居世界前列。 近日,2019年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闭幕,中国队6名参赛队员无一人获得金牌,引发网友热议。担任此次比赛中国队领队的瞿振华回应称:“全军覆没”的说法不太准确,此次比赛以锻炼为主,并非最强阵容;但确也暴露了学生短板,其他国家学生与我们的差距在缩小。(2月28日《新京报》) 不过是一场数学赛没拿到金牌,某些网友却是一副“天塌地崩”般的扼腕叹息状。这种极端夸张的反应,有些戏剧化,又有些无厘头。在这种非理智的情绪催化下,一些人迅速将“失败”归咎于“禁奥令”,并煞有介事说理论述了一番。这种想当然的“归因逻辑”粗糙而幼稚得无以复加,就如同所有的奇谈怪论一样,其背后操弄的人同样“不是蠢就是坏”。且不说输了个别比赛无需介怀,就算真要总结经验教训,也得讲究个就事论事、有理有据才是。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中国队曾长期领先,很多人都习以为常了、胃口被吊得高高的。而近些年来,中国队成绩略有下滑,同样是这群人,又转而宣泄“深感失望”“怒其不争”之类的情绪,简直是十足的戏精。试问,数学竞赛与数学科学又有什么关系呢?奥数狂刷第一的年代,也没见几个冠军选手成长为顶尖数学家;如今,奥数国家梦之队略有低谷,可中国整体的数学发展水准,也一样稳稳立在那里。 发展数学科学,人海战术那套是无效的,学术金字塔的尖端人才就那么几个,余下的注定都要泯然众人。就推动国家层面数学学科提升而言,一两个天才、大师的作用,远比一批平庸的“从业者”大得多。全民奥数,量产了一大波“比赛型选手”,很可惜,他们并不具备进入更高阶数学世界的天赋。这群人,与促进数学发展,根本沾不上边。应该意识到的是,就算没有奥数,我们的教育系统,本身就能够把天赋异禀的数学天才筛选出来。说到底,还是极少数的数学天才带火了奥数,而不是奥数成全了这群天才。如此简单的因果,很多人就是看不透。 奥数,是天才的游戏,凡人的枷锁。如今,某些人拿一项赛事的失利为奥数呐喊,这实在是会错意、表错情了。客观来说,在禁奥令施行之后,中国整体的数学发展稳步推进,仍旧稳居世界前列。一些吃瓜群众动辄以一时一赛之成败,来评判国家数学科学的实力,这仍是典型的“弱者心态”:总想得到外界的承认,总想找到一些量化的、明确的指标来拯救信心。然而,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数学的发展水平本身就是超越奥数成绩的存在。明乎此,围观者还是收起那份悲天悯人又脆弱敏感的忧虑之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