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3月13日 星期三
第A08版:发 布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19年03月13日 星期三
长虫山滞蓄防洪工程预计5月底完工
龙泉路、红云路、红锦路沿线淹水问题将缓解


新建的坝塘等滞蓄防洪工程正在建设中

    昆明市五华区水务局消息,正在建设中的五华区长虫山滞蓄防洪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预计今年5月底完工。建成投入运营后,可有效缓解龙泉路、红云路、红锦路沿线小区和道路的淹积水问题,还能降低雨污水混合对滇池流域水体的污染。

    问题

    为啥龙泉路红云片区常淹水?

    随着昆明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防汛排涝设施超负荷运作,龙泉路红云片区作为长虫山五华片区山洪下泄区,是五华区重要淹水区域之一。2013年的“7·19”暴雨、2017年昆明主城区“7·20”强降雨天气,均造成龙泉路红云片区道路和周边小区严重淹积水。积水退去后,路面仍有泥沙沉积,严重影响该片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和辖区环卫保洁等工作。五华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造成片区淹水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其一,龙泉路西侧长虫山面山陡峭,边沟排水体系不健全,收水不完整,雨水顺坡而下泄入龙泉路沿线片区;其二,长虫山面坡受雨水侵蚀,山洪携沙量较大,加之原五采区的开采破坏了原始地貌和汇流水系,泥沙问题较突出;其三,龙泉路周边排水沟渠及管道系统不完善,而泥沙沉积进一步降低了其排洪能力。随着龙泉路沿线的持续开发建设,未来龙泉路沿线淹水问题存在进一步加剧的可能。

    解决

    实施下泄、中疏、上截、高蓄工程

    为此,五华区将长虫山五华片区防洪滞蓄工程列为2018年重点目标任务之一。五华区主要领导及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数次实地考察,根据雨量、水势、地形及生态状况,多次调整方案,力求面山地表径流应收尽收。经过反复研究并结合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建设理念,提出在长虫山五华片区实施下泄、中疏、上截、高蓄四大类工程措施。

    整个工程从红云生态公园旁“长虫山传奇”碑为起点,沿着长虫山东侧山路蜿蜒而下,以因势利导、保护生态为标准,新建5.96万立方米库容坝塘1座、调蓄池6座、消力池9座、泄洪边沟3.97公里、下游泄洪通道1.4公里、新建DN500截污管1.6公里。每个设施均有自己独特的功用,其中,新建的路边沟,不仅宽度拓展,还在沟中设置了挡泥板,既可以挡住雨水中的大部分泥沙,还能减缓水流速度,实现错峰调峰的功能,并将路边沟的使用寿命延长一倍。挡泥板根据坡度的变化设置密度,还能形成小型的“叠水”景观。调蓄池、消力池不仅有着快速减缓水流、格挡水中杂物、沉沙和调蓄的作用,红云生态公园旁的1号调蓄池,池底再建一池,形成“池中池”,可在雨季调蓄增加蓄水量,存留至冬季进行灌溉;2号雨水调蓄池调蓄量为1700立方米,体积较大且周边植被良好,施工将在调蓄池周围建造环保的木栈道,后期将安装休闲坐椅,供市民休憩。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可调蓄雨水约10万方左右。

    影响

    缓解淹积水,降低水体污染

    五华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工程投入运营后,将实现对长虫山五华片区面山山洪和泥沙的有效拦截、滞蓄,降低面山山洪进入城区的洪峰、洪量以及泥沙量。通过下泄通道于上庄防洪沟的连通,将面山山洪快速排入盘龙江,可缓解龙泉路红云片区的淹积水问题,进而减低城区因淹积水时形成的雨污水混合对盘龙江水体的污染。通过对五污厂进出口水质分析测算,该工程每年能滞沙467.4吨,年削减化学需氧量(COD)479.3吨、总氮(TN)49.37吨、总磷(TP)4.73吨,对促进滇池流域水环境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与此同时,通过对工程景观节点的打造,为周边地区居民及游客打造一个优美舒适的观景场所,实现“水清、岸绿、景美、游畅”的生态水系目标。

    本报记者 龙舟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