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案例并不少见,理发店、餐饮店、美容院、健身房、婴幼儿游泳培训等商家都会向消费者推荐办卡充值的服务,在办卡消费中,商家往往会隐藏一些营销的“套路”。 理发店 为了巩固客源、节省成本,理发店吸引客户办卡的“套路”主要有两种。首先是不厌其烦地向顾客推销宣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针对性格迥异的客人,理发师也会有不同的手段。一旦顾客答应办卡,理发店就会开始他们的第二波“套路”。理发店的会员卡充值起点都不低,基本上都是百元起,充值越多,优惠越多。 餐饮店 餐饮行业吸引顾客办卡消费的“套路”主要有两种。首先看准时机,在顾客最需要优惠的时候推出会员卡,通常是在消费者结账买单的时候,告知对方“办会员享优惠”。比如说,在消费者买两杯饮料的时候,告诉对方,办了会员卡,可以享受“买一送一”的优惠。在消费者办理了会员卡之后,让其习惯会员身份,富有使命感,主要体现为,将会员分成不同的等级,通过消费进行升级,并且让会员觉得升级很简单,在会员买完东西之后告诉对方,“再买多少你就可以升级了。” 健身房 健身房可能存在以下几种“陷阱”: 预售陷阱:先在大街小巷做前期宣传,但开业时间不定; 福利陷阱:健身时,健身房会向顾客推荐办理会员卡,承诺各种福利以及优惠,以此引诱顾客花费更多的钱买了一堆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 时间陷阱:有的健身房会给顾客推荐三年、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会员卡,但是店铺却不一定能坚持到三四年后,顾客也不一定能坚持长时间的锻炼; 转卡陷阱:办理会员卡时,一定要注意卡上是否注明可以转卡,部分健身房转卡时会收取转让费或者是直接禁止转卡。 律师观点 理性消费 留存关键证据 对此,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军说,当消费者一次性付款办理消费卡后,消费周期往往较长,经营者难以持续保证服务质量,极易出现改变服务场所、撤换专业人员、提高后续消费门槛等现象,或以套餐、搭售等方式限制消费者的选择权,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部分经营者存在恶意欺诈,为短时间筹集资金,借助虚假宣传、夸大服务质量等手段吸引消费者办理预付卡,甚至出现明知经营场所租期短于预付卡期限仍为消费者办卡等恶意欺诈的现象,在诱导消费者投入大量资金后便“人间蒸发”。另有部分商家在经营过程中因资金断裂、经营不善等原因无法继续营业,为躲避债务携款而逃,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 李军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遇到办理预付卡的情况时,一定要学会理性消费,核实清楚再消费。“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消费需求,不要因为便宜就购买没有需求的消费;同时在消费前要了解商户的规模,选择正规的商户。” 此外,要认真阅读合同各项条款,不轻信口头承诺。认真阅读合同条款,了解自己的权利义务,问清楚以后可能涉及到的问题;同时在有合同的情况下,应以合同为准,不应轻信销售员的口头承诺。留存关键证据。在付费时尽量索要购物发票或者收据,通过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方式支付的要注意保留证据,以便日后维权时有凭有据。 李军说,遭遇预付卡陷阱之后,受害者应当冷静维权,切不可冲动行事。首先可以拨打12315消费者维权热线,由消费者协会进行调查处理。对于商户消失的,可以向工商局申请查阅商户的登记信息,通过查询的登记信息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向公安局报案。 本报记者 刘嘉 实习生 杨露 赵雪艳 吴发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