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脚下,面朝洱海,阳春三月的大理大学,早已花开成海,樱花撒满了整个校园。穿梭其间,或拍照,或漫步,或追逐嬉戏,春色扑面而来,让人如痴如醉。近日,以“中印教育文化交流”为主题的大理大学第17届“国际日”开幕,国际教育之花的绚烂绽放,更是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来自印度的留学生在大理的生活多姿多彩,不仅没有刻板印象中的苦涩无味,更似一次到大理的深度游,细细品味着大理留学之旅。 在大理·汇生活 我最爱生皮配白酒 在大理大学日前举行的第17届“国际日”开幕式上,印度籍主持人Supratik Kundu 一口流利的汉语,特别引人注目。 他有个中文名叫“昆都”,跟曾经昆明年轻人夜生活“打卡地”的昆都不谋而合。昆都出生于1982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长大。他在加尔各答大学取得人体生理学硕士学位后,于2006年3月到湖北中医药大学(原为湖北中医学院)任职,后又到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结缘大理,是在2011年,昆都到大理大学基础医学院任教,教授病理生理学。来中国工作、学习这几年,他的汉语水平突飞猛进。在大理待了一年后,他通过了汉语四级考试。 提起美食,昆都说,“在大理,我最喜欢永平黄焖鸡、生皮配高度白酒,早点吃饵公式、包子;我还喜欢吃番茄炒鸡蛋、牛干巴、苦瓜鸡蛋饼、酸辣鱼和小米辣。这两年每到永平博南文化节,我都去吃黄焖鸡。” 2015年新生入学时,昆都当上了班主任。他经常利用周末和假期带学生去喜洲做扎染,参观大理州博物馆,去巍山巍宝山,了解中国文化。“我在大理工作,父母很骄傲,很支持我在这边生活、帮助学生。”而昆都会每月寄一两千块人民币给父母,父母很高兴,他更为高兴。 在大理·爱生活 我收获了一份爱情 在大理大学,昆都还收获了属于他的一份爱情。2018年1月25日,昆都和在大理大学临床医学院学生办工作的江西姑娘张丽娟在大理领了结婚证,又回到印度举办了婚礼。“婚礼那天,他妈妈给我准备了漂亮的纱丽。虽然是冬天,气温也有20多度,很温暖。以前从沒想到,我会到印度当新娘。” 张丽娟说。 而生活习惯的迥异并不影响小两口的感情。张丽娟说,“我们平时在家吃饭,一个用筷子,一个用手抓。印度人起床先喝加糖红茶,八九点才吃早饭,作息习惯与中国差异比较大。”昆都说, “中国人过春节很重要,过年时我们就回江西。她非常喜欢吃臭豆腐,我虽然不喜欢,但可以陪她吃。平时我们在家里吃中餐,我喜欢吃牛肉、吃素,这样比较保养身体。”妻子还会教他使用茶具,喝普洱茶、铁观音。 “中印两国历史文化悠久,我都特别喜欢,如《西游记》《三国演义》《鬼吹灯》等经典名著或小说,我都读过一些。”昆都第一年来中国时,带回家了一套茶具、一套碗筷及一幅中国画,父母觉得很稀奇,放在家里给来的客人欣赏。 昆都说:“我很喜欢大理,不热不冷,空气也不干燥。” 在大理·乐生活 我会跳白族霸王鞭 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Manoj Kumar Vashisth(中文名为“马诺杰”),今年32岁,是留学生中的“大哥哥”,他担任基础医学院的学生会主席。他来中国以前,在印度当儿科物理疗法老师,也在医院做理疗。“我要在医院长期待下去,就必须学习临床专业本科。很多从大理大学毕业的学生说这里好,28岁那年,我自己申请过来的。”他说。 马诺杰喜欢吃中国菜,最喜欢酸辣鱼、糖醋排骨。他的宿舍里有4个人,3人来自印度,1人来自尼泊尔。他说,“巴基斯坦、尼泊尔的留学生可用印度语交流,而平时上课主要为英文授课,也有中文课。平时会有沙龙、中文角、英语角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自各个国家的传统文化交融与碰撞,很有收获。” 去年开始,学校组织了一支留学生舞蹈队,10男10女组合而成,由艺术学院的老师教他们跳白族霸王鞭。在昆都和马诺杰精心组织下,他们苦心练习,开始有模有样。在大理大学第17届“国际日”开幕当天,他们化身为白族“小阿哥”“小阿妹”,演绎了不一样的白族风情。 今年6月份,就将毕业了,马诺杰有着诸多的不舍,他说要好好珍惜有限的大理时光。 在大理·慢生活 我在洱海边捡垃圾 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 Junaio Akram有个很诗意的中国名字,叫“李白”。他今年25岁,家在印度新德里附近,是临床医学院的学生会主席。 留学生刚来时,必须通过汉语水平考试。李白自己成立了培训班,邀请高年级学生、中国学生来上课,给一年级留学生作考前指导。他还在留学生服务中心做志愿服务,运动会时帮助老师选择运动员。他还是留学生与中国学生文化沙龙的发起人之一。 去年,李白当上了保护洱海的志愿者,带领留学生捡垃圾、宣传保护洱海。 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Arshlan Ahmad(中文名叫“阿斯兰”),和他哥哥结伴从印度来大理留学。他说,在大理大学的留学生活很愉快……2005年,大理大学开始招收印度留学生,至今已培养医学生1000多名。目前,学校有来自20多个国家在校留学生1400余名,其中印度留学生566名。大理大学已成为深受印度留学生青睐的大学。本报记者 秦蒙琳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