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传染源一旦在人群密集的学校出现,极易造成肺结核在校内的传播和蔓延。在校学生需要加强日常结核病的预防,本身体质弱、学习压力大、体育锻炼少、作息不规律的同学更容易被结核菌盯上,当出现连续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怀疑得了肺结核,请立即到当地结核病定点治疗医院就诊。学校教室、宿舍经常开窗通风,可以降低结核菌传播的风险;学生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抵御结核病的能力。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不要因担心影响学业而隐瞒病情,要主动向班主任、学校报告,按医嘱休学治疗,不能带病上课。 当学校和集体生活环境中出现肺结核病人,特别是经过检查确诊涂片阳性、肺部有空洞的肺结核病人时,要做到校内不恐慌、家长不慌张,科学防范。家长和学校、班主任,首先根据定点治疗医院的诊断证明确定学生是否要休学治疗,休学多长时间;同时共同做好学生治疗期间服药和定期复查的督促工作,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坚持让学生患者每天按时服药,帮助学生树立治愈的信心,安排好休学期间的学习和复学后的补习。学生肺结核患者只要规范的完成治疗疗程,绝大多数都可以治愈,一般有效治疗4个月后根据医生开具的复学证明可以复学。由于与肺结核患者同室居住、学习的密切接触学生,有可能感染结核菌、也有可能是患者,为了尽可能及早发现、治疗,减少传播,学校将会与疾控机构一同组织密切接触学生到结核病定点治疗医院去检查排除肺结核,这时需要学生和家长的支持配合。本报记者 陶彦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