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破解城市治理过程中“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难题,昨日,五华区召开“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创新工作动员会,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吹哨报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着力破解城市管理、基层治理、服务群众、工作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在“吹哨报到”改革中,华山街道、龙翔街道、丰宁街道3家单位先期试点。今年年初,丰宁街道吹响了全区首个“重点哨”,针对黄土坡旧货市场关停整治工作实践“吹哨报到”模式。面对拆除市场这一“棘手”问题,街道一声“哨响”,区城管综执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安监局、消防大队等职能部门“应声”到场,全程参与该旧货市场的拆除工作,通过各级各部门协调推进,圆满实现近9000平方米市场的关停拆除工作。 什么事项需要“吹哨”,又如何考核“吹哨报到”工作呢?昆明市网格化综合监督指挥中心五华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五华区研究形成了事项清单,明确了社区、街道办无法自行处置且符合条件问题、群众来电来访投诉举报问题、媒体曝光等10类“哨源”,并划分了“应急哨”“重点哨”“常规哨”“协调哨”四类92项“吹哨”事项,梳理明确相关工作流程。“吹哨报到”工作的考核结果,将被运用到绩效奖惩中,促使五华区“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哨能吹得响、人能来得了、事能办得好。同时,通过督查问效制度,对改革进展情况和部门履职尽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推行“一哨一考核、吹哨全留痕”,对不作为、慢作为的要严肃问责追责。 “‘吹哨报到’的根本目的是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处理突出问题,这需要建立一套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体制机制。”五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吹哨报到”改革是全区2019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首位工程”。根据《关于“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实施方案(试行)》,五华区建立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平台,保证“吹哨报到”落到实处。其中,网格化综合监督指挥中心五华分中心是对区、街道、社区三级平台进行统一综合协调、指挥调度的中心枢纽,并负责对 “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全流程指挥督导。近期,五华区还将配套出台指导意见,按照“1+3+N”的工作模式开展街道实体化综合执法平台建设工作,“1”即以街道综合执法队为主体,“3”即以街道城管中队、市场监督管理所、派驻街道警力三支专职常驻队伍为主要力量,“N”即从应急管理、环保、水务、人社、卫生、文化等部门抽调人员,建立由街道统筹、行政执法部门共同组成的街道实体化综合执法中心。 下一步,五华区还将借助网络平台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加快完善评估机制,探索研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大党建绩效考评系统,在管理网格化、服务精细化、参与社会化、运行信息化等方面寻求更大突破。首席记者 宋金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