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4月01日 星期一
第A14版:副 刊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19年04月01日 星期一
夕阳之歌
老来为文也不迟

    □朱兆亮

    看了一篇文章,说的是“青春易逝,为文需趁早”,文中举出了著名学者、作家季羡林的事例。季老耄耋之年仍不想封笔,但由于视力减退得厉害,写字分不清笔画,手也不听使唤,即使在别人的帮助下,连一篇过去得心应手的散文也未能完成。正因为意识到青春易逝,人生易老,很多作家从年轻时就给自己树立了高远的文学目标,争分夺秒地进行创作。

    年老了为文确实有些困难,然而对于云南老年大学老年写作协会会员来说,他们在年轻时没有条件或者没有机会,只有在离退休后,通过在老年大学的学习和自身努力,在六七十岁,甚至耄耋之年才圆了自己的文字梦或写作梦。

    写作协会会员张绍清,小学只上过一年多,16岁就进厂当工人,靠工人识字班学文化。她退休后走进老年大学课堂开始学习写作,经过短短几年努力,奇迹般地写出一大批好文章,已出版《人生经》《人间晴暖》两本散文集。类似她这样的年老才起步为文并有所成就者,在老年写作协会不是少数。

    我们老年写作协会也有不少具有本科学历、高级职称的会友,但他们从事的多为理工或财经方面的工作,和文学不大沾边。会友钱兆霞是从事地震工作的高级工程师,她热爱文学,在职时无暇顾及,退休后才把自己的爱好付诸实施。已出版《那一片塘荷》《触摸秋天》两本文集,书名就富有诗意。

    老年写作协会的老人们,大都怀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态。他们把老年当作自己为文写作的青春时光,笔耕不辍,文集迭出。戴桂芳大姐,80岁时出版了《杞湖拾零》,85岁时出版了《滇海撷英》。老会长赵汉章,88岁时出了第三本书,出第四本书时已经94岁高龄了。一生坎坷的王漱园大姐,在白寿之年出版了新作,正所谓老来为文也不迟。

    (作者原工作单位:云南建投集团,91岁)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