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近些天,许多昆明市民,前往金宝山艺术园林,追思先祖、缅怀亲人。在这里,除了可以踏青、祭扫,还可以参加清明文化节,感受浓郁的文化氛围。多年来,金宝山始终秉承文化建园的理念,将园区建设与民族文化相交融。自2007年率先发起并举办首届清明文化节至今,金宝山每年都推出不一样的清明节系列活动,13年来已然成为金宝山和昆明市民的一项清明新“传统”。 踏青 满园春色多绚丽 “雅韵追思”丝竹悠 记者前往金宝山亲身体验,还不到晖湾收费站,就已经遇上长长的车流。 进入金宝山,绚丽的红伞、七彩的风车,营造出强烈的节日氛围,多彩的色彩搭配让人心头一暖。在近处,有小朋友在秋千、跷跷板上戏耍。不远处,“雅韵追思”的丝竹声传来,让人十分惬意。顺着丝竹声望去,满园春色藏不住,樱花吐艳、杜鹃盛放……在园中漫步,累了饿了,循着食物的香气,到树荫下的风味小吃街,尝尝凉米线、豌豆粉等风味小吃。 看展 先贤文化展板 60年代装置艺术 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金宝山特别设置了先贤文化展板,诉说老一辈的报国精神;设置60年代装置艺术,再现老一辈的生活场景。金宝山相关负责人说,希望通过这些设置,让市民更好地了解历史、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2017年4月7日,由云南省红十字会和金宝山共同筹建的“云南省人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在金宝山落成,并对公众开放。该纪念园旨在弘扬“器官捐献,生命永续”的现代人文理念。4月3日,云南省红十字会将在该纪念园组织纪念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自纪念园建成,已先后镌刻下300多位捐献者的名字。 祭扫 “纸钱换鲜花” 文明祭扫低碳出行 在金宝山文化广场,设有鲜花卖场,为文明祭扫提供支持。在“二十四孝亲情园”入口,设有“纸钱换鲜花”展台,市民可以用纸钱、香烛、鞭炮等换取鲜花。 同时,金宝山还为市民发放文明祭扫宣传资料,以及提供“爱心桶”。金宝山相关人士介绍,“爱心桶”初办时,在园区若干临时服务点,为市民提供小水桶、小毛巾和清水,供客户免费取用,以便擦拭墓碑。该项服务一经推出广受欢迎。今年,园区设置了3个固定点、3个临时点。 据了解,今年3月23日至31日,约有11万人到金宝山扫墓。金宝山相关负责人呼吁,市民可乘公交,低碳出行;错峰祭扫,避开高峰。 延伸阅读 金宝山清明文化节 已连续举办13年 金宝山文化顾问李健人介绍,2007年,金宝山率先发起并举办首届清明文化节,是全国公墓行业中的一大创举。初衷是,从文化层面,丰富民族节日内涵。基于这个思考,金宝山组织一系列活动,其中,以纪念先烈先贤为核心内容。 2008年,国家把清明节定为法定假日,更加坚定了金宝山办好清明文化节的信念。至此,已经连续举办13年。多年来,金宝山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举办清明文化节的思路:一是,通过纪念先烈先贤,实现教育和传承功能。围绕忠诚卫士广场、边纵英烈广场、军魂园等红色文化景点举办纪念活动,传承先辈们的报国精神;二是,推进传统观念变革,通过举办“纸钱换鲜花”“雅韵追思”“爱心桶”等活动,逐步改变人们的传统祭扫观念;三是,营造节日氛围,通过风味小吃街、农产品卖场等设置,让人们在美轮美奂的景观中,感受愉悦。 今年,金宝山作为昆明市殡葬协会会长单位,联合各会员单位,共同举办“不一样的清明节,十万菊花寄文明”活动,推动殡葬改革和文明进步。本报记者 左学佳 实习生 马雯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