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4月02日 星期二
第A14版:时评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19年04月02日 星期二
手机App过度索权 需要划定权限边界

    本报评论员杨石   

    囿于信息不对称、能力不对等,当商家不守规则、没有契约精神时,消费者基本上无招架之力。

    手机App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由此也催生了用户个人信息泄露、合法权益被侵犯等问题。近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对网购平台、旅游出行、生活服务等类别共39款手机App开展涉及个人信息权限评测的结果。截至记者发稿时,聚美优品、穷游等App尚未能就其权限和功能无法对应的问题进行改进。(4月1日中国消费网)

    没有提供相应的服务功能,却想着尽可能多地收集用户手机信息,恨不得将读取通讯录、电话权限、短信权限、定位权限等一网打尽,手机App过度索权的背后,是大数据在便利生活的同时,也正在让人在网上趋于“裸奔”的尴尬现实。

    “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条狗”,这是互联网发展伊始时的状态,也是一种真实陈情。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大数据技术的利用,一切变得截然不同。由于互联网已是生活的一部分,人们每天的衣食住行都会在上面留下大量印记,然后通过收集这些数据,再进行深度分析,不仅能轻而易举地知道你是不是“狗”,还能具体地知道“狗”的品种、毛色、喜爱等种种一切。

    只怕你想不到,不怕我不知道。通过用户行为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由此而来的利好是商家可以提供更精细化、更精准的服务,市场供给和需求能够实现平衡,消费者在享有更好的市场服务时,亦能节省成本,让消费真正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儿。

    不过,这只是理想状态,现实的复杂在于,竞争的需要和更多谋利的冲动,意味着商家只有在尽可能多收集用户信息的情况下,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此时若缺乏有效制约,商家难免会过度甚至非法收集用户信息,进而侵犯消费者的个人隐私。而囿于信息不对称、能力不对等,当商家不守规则、没有契约精神时,消费者基本上无招架之力。

    这大抵就是手机App过度索权的逻辑。而过度索权的危害亦显而易见,会加大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风险,由于权责没有明确,拿到更多个人数据的商家,很难说不会用来“大数据杀熟”;若没有妥善保护,就有可能导致用户信息被进一步贩卖,要是被不法分子利用,更是容易让人受到不法侵害。

    避免手机App过度索权,需要划定权限边界。当前要做的,一方面是完善法律法规,规范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确保相关应用索取的权限与功能相匹配,明确商家的权责;另一方面是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比如加强应用商店的审核标准,严格落实《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的相关禁令等。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