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清晨,大理市湾桥镇中庄村委会古生村,在暖融融的阳光里醒来。村心广场的早市最先热闹起来,早点摊、蔬菜摊前,村民来来往往。从村心广场到洱海边,都是漂亮的青石板路面。大爷们坐在石凳上抽烟烤太阳,迎面走来的白族大婶身上,泛着一层细细的金光。这个已有近2000年历史的村落,青瓦白墙大青树,潺潺溪水身边流,好一派悠然自得的和谐景象。 4年前,村民李德昌家的小院里,习近平总书记夸赞白族人的小院子“记得住乡愁”;4年后,洱海环线上,一个个美丽乡村正在兴起。“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此般绝美景致,亦如眼前。 “记得住乡愁”的小院吸引20万人次参观 习总书记曾经到过的洱海边,比起4年前,阳溪河的洱海入湖口变得又宽又漂亮,增加了休闲广场和湿地公园,河的两岸也增加了生态廊道。 如今,李德昌家的小院也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堂屋前的廊道上,多了一排鲜艳的白族服饰;堂屋两侧,摆上了书架,放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等书籍;堂屋左右两边的房间均重装一新,一边供游客品茶,一边用于展示手工银器。“2015年习总书记来了以后,天天都有人慕名来家里参观,最多的一天来了4000多人次。4年下来,来访人次累计超过20万。”李德昌的儿子李银东说。 “我们在鹤庆做加汽补胎生意,已经做了8年,去年6月回来了。”李银东和妻子赵财红如今已从鹤庆回来。“2017年,孩子的奶奶去世了,孩子的爷爷一个人忙不过来,家里需要人帮着打理。照片上这个孩子是我们的儿子,拍照时刚3岁,去年到了上小学的年龄,我们一家从鹤庆回来后,如今,孩子在门口的古生小学上学。” 赵财红指着堂屋里的一张照片说。 古生村乡村旅游因洱海清而得兴 2018年,大理市推行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划定,在“三线”范围内实施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1966米湖区范围界限外延15米“绿线”范围内土地房屋有序腾退。 目前,古生村唯一的客栈,是李德昌家隔壁的“聆海佳园”客栈。“三线”整治拆迁时,客栈老板何利成带头拆除了在“绿线”内的部分。“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政府赶紧把整改的政策定下来,我们好重修院子和大门。” 何利成今年51岁,他大半辈子的经历,见证了洱海保护的整个过程。他15岁开始,跟着父亲划船打鱼。1989年,一边出海打鱼,一边在海边承包了18亩滩涂地,开挖鱼塘养鱼。1992年,机动渔船兴起,他和哥哥,一人驾驶一艘机动渔船出海打鱼,风雨无阻。后来,为了保护洱海,实施“双取消”,1996年取消渔船上的机动设施,2000年取消鱼塘恢复海滩。如此,何利成的两项事业相继停滞。 2001年,他在海边选了一块宅基地,盖下了一栋房子。2012年,洱海边建客栈潮兴起,何利成家的房子派上了用场,他便也装修了6间客房,开始接待游客。 2015年,习总书记来到李德昌家后,作为邻居的何利成家,也开始天天有人拜访。他家的小院,围着矮矮的栅栏,院里有草坪和供游客休闲的桌椅;院外视野极佳,隔着环海西路,就是滩地和洱海。游客们来后,往往舍不得走。 2017年4月,为响应政府保护洱海的号召,“聆海佳园”客栈主动关停。2017年12月,又作为当地首批恢复营业的客栈,重新营业。 “从‘双取消’开始,每一项保护洱海的措施,我们家的事业都会受到一定冲击,但是我也看到了洱海保护带来的好处。以前,每家一个排污口,直接对着阳溪河;每天傍晚村民洗圈舍,整条河都是粪水。现在‘四水’全收,每条河都清了。” 洱海环湖众多村庄启动乡村振兴战略 湾桥镇中庄村党总支书记何志祥介绍,2016、2017这两年,古生村把村中主巷道和广场都铺上了青石板,将凤鸣桥、古戏台、水晶宫进行了修缮,对主干道两旁的房屋进行了粉刷彩绘。现在,正在实施民族团结示范项目——村心改造。 从古生村穿村而过的阳溪,是苍山十八溪中汛期水量最大的一条溪流,以前防汛特别紧张。作为洱海流域综合治理示范河流、洱海入湖河道综合生态化改造示范、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生态化处理示范和海西河流景观游憩工程示范,已投入近2个亿进行了综合整治,治理范围从阳溪上游箐口至下游环湖公路,河床拓宽,河堤、河底生态修复、改造,入湖口湿地恢复,沿河农田低污染水处理,新增了生态廊道、景观游憩道路、文化广场等,整条河道的景观、功能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古生村人居环境越来越好。 2017年实施保护洱海“七大行动” 以来,全村1200多亩土地流转给市里的生态公司,种植有机水稻、油菜,控制面源污染。农户庭院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圈舍污水、卫生间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四水收集”做到了100%。“古生村正在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村里将首先发展10家精品客栈,10家精品餐饮对外招商。将来,车子进村要走环村西路。目前,环村西路已在建设中。环村西路从阳溪河通到新西邑村,长1.2公里,宽9米,建成后将与村中道路相连。” 何志祥说。 2018年6月,大理州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启动,大理市湾桥镇中庄村(含古生自然村)已作为首批试点村,启动了乡村振兴战略。已建成美丽乡村的洱海周边11个乡镇,犹如一颗颗耀眼的珍珠,围绕在洱海周围。随着乡村产业的振兴,古生村的明天也将越来越美。 新闻延伸 美丽宜居乡村覆盖率大理州已达70%以上 围绕“依托古生现有山水文脉,保持古生自然格局,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规划建设核心理念,当地党委、政府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古生村省级示范村规划》,依据规划编制了《大理市湾桥镇古生州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 古生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以传统风貌保护为核心,制定《湾桥镇古生村保护管理办法(试行)》,对大青树实施抢救性治疗保护;对7户有较重历史和民族文化底蕴的白族民居古院落进行挂牌保护;对村内凤鸣桥、古戏台、福海寺、水晶宫等文物古迹实施修旧如旧提升修缮,并连同龙王庙一起进行分类保护。按照“保护古建、引导在建、规范未建、改造老建、打击违建”的工作思路,实施建筑民居风格整治,保持青瓦白墙、斜屋顶、淡墨画的白族民居风格。 2015年,古生村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2017年,被国家农业部中国农村杂志社评为2016年度“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2017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表彰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 “十二五”期间,大理州每年整合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资金达70亿元以上,每年建成近500个美丽宜居乡村。到2018年底,大理州美丽宜居乡村覆盖率已达70%以上,美丽乡村遍布全州各县市。 本报记者 秦蒙琳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