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4月09日 星期二
第A10版:健康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19年04月09日 星期二
是否实施麻醉?他用专业清除手术“拦路虎”
麻醉科医生 手术台上的生命“守护神”


    患者心跳“过慢”又“过快”    

    于涛主任介绍,该患者被诊断为“房颤”,心动超声显示:射血分数为49%。在术前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中,出现了200多次的长间歇(一般超过1.5~2秒钟心脏不跳动就称作长间歇),其中最长间歇达2.9秒,这可是会“要命的”。此外,患者又是快速性房颤,24小时平均心率达98次/分,经常超过100次/分,这可能导致患者的心功能衰竭,同样也会致命。

    麻醉状态下患者的交感神经被抑制,心跳长间歇也许会更频繁、间歇时间可能会更长,患者甚至可能面临心脏骤停的风险……可是,如果不进行手术,喉癌发展下去可能要进行喉部造瘘,连吞咽、发声都会成问题,患者生存质量将急剧下降,患者和家属都认为无法接受。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之后,于涛主任马上进行了麻醉预案的设计准备。

    “完美”麻醉预案保障患者安全

    “针对长间歇的问题,我们的预防手段是安装临时起搏器,在整个麻醉过程中可以避免长间歇的发生,维持足够的心输出量。”于涛主任表示,最让他头痛的还是时常出现的快速性房颤。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除了准备常规药物,还准备了一台除颤仪,在药物控制快速性心率不佳、心功能出现问题时,进行电复律。

    手术当天,患者需要先在局麻下气管切开,虽然静脉输注了必要的镇痛镇静药物,但还是很快发生了快速性房颤,血压开始下降,麻醉医生迅速调整药物、控制心室率,最终顺利完成了气管插管,于涛主任也成功为患者实施了静吸复合麻醉,心窦律开始缓缓受控下降,血压也逐渐回升到了正常水平。在长达4个小时的手术过程中,患者惊险不断,但都因为周全的麻醉预案而一一化解,手术顺利完成。

    麻醉医生鲜少出现在患者和家属的视野中,但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保驾护航,外科医生才得以在手术台上从容不迫地进行各种操作,病人才得以平稳度过手术最危险的阶段。本报记者  闵婕

    于涛

    麻醉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84岁的贺先生因喉癌收住昆明同仁医院耳鼻喉科,需要尽快进行全喉切除、食道重建、颈部淋巴结清扫、气管瘘口重建术。可是,由于心脏存在不少问题,能否实施麻醉,就成了手术的拦路虎,也因此被多家医院拒绝治疗,耳鼻喉科立刻请麻醉科于涛主任前来会诊。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