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云南省中医医院儿科门诊来了许多腹痛的小病人,他们多数伴有鼻塞、流涕、咳嗽、咳痰、发热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当医生经过诊查给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后,宝爸宝妈们一头雾水。什么是肠系膜淋巴结炎?这种病引起的肚子痛严重不严重?如何预防治疗该病?今天就让省中医院儿科明溪医生来和大家聊一聊。 肠系膜淋巴结炎怎么引起的? 西医认为一般由病毒感染引起,如柯萨奇病、EB病毒、腺病毒等,少数由细菌感染、寄生虫等引起。小儿肠系膜淋巴结广泛分布在回肠末端及回盲部,宝宝食入食物后,肠内容物在回肠末端停留时间较长,导致肠内细菌、病毒及其产生的各种毒素吸收至此处淋巴结,从而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 中医认为本病病因很多,因于寒凝气滞者居多。首先,小儿脏腑娇嫩,机体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常因调护不当、衣被单薄,风寒之邪侵入,结于腹部。同时,小儿本身脾常不足,加之小儿饮食不知自节,多贪凉饮冷,过食生冷瓜果,肠胃受冷,从而导致食郁于胃肠,寒凝气滞,气机不畅,不通则痛,导致腹痛。 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哪些表现? 患儿近半个月存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道病史,或在呼吸道感染病程中,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 阵发性或持续性腹痛,病位在脐周或者右下腹; 腹部超声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 全身其他疾病引起的腹痛或由于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腹痛除外; 腹腔淋巴结超声可见淋巴结中的血流信号较前明显增多;纵径>1cm,横径>0.5 cm,纵横比例≥2cm;肿大的淋巴结呈串珠样或簇状排列。 中医如何防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 (一)服中药,调免疫。 本病多以感受寒邪,伤食,或者脏腑虚寒为重要病因。因此,治法多以温散寒邪、消食导滞、温中补虚或者活血法瘀等为主,使气机宣通,血脉流畅,则“通则不痛”而达到止痛目的。 (二)外治法,止痛快。 中药穴位贴敷:云南省中医医院儿科的“消癥止痛散”、“调脾散”就是常用的穴位贴敷药物。治疗时,医生将中药穴位贴敷与内服汤药结合使用,辨寒热虚实组方并随症加减,常常效验。治疗时,将中药与其他介质调和成膏,贴于特定穴位,有调畅气机、行气通络止痛之功。 艾灸温中止痛:灸法有温热作用,常用蒜、盐、附子、中药膏剂等作为介质,将艾灸作用于神阙穴、足三里穴进行治疗,达到散寒祛湿、温通经络、消食导滞、通调腑气而治愈疾病的目的。 (三)小儿推拿,效果亦佳。 推拿能干扰疼痛,通过舒缓情绪来达到镇痛的目的,小儿推拿在临床中易被患儿接受,且具有较好的缓解疼痛作用。儿科医生利用推拿手法点揉、按揉中脘、天枢、脾俞、胃俞和大肠俞、摩腹、捏脊等取得满意疗效。 本报记者 闵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