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4月19日 星期五
第A10版:云吧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19年04月19日 星期五
秘境马洒








    这里有擎天古树,这里有云海奇观,这里有天然氧吧,这里“村在山中、山在云中”。古树古井、古屋古亭、古匾古乐……这里转个身,就能遇见大自然的精灵和古色古香的回忆。这就是隐藏在马关县大山深处、中越边境上的马洒古寨。

    在这里,一群壮族农民拿锄头镰刀的手,竟然弹奏出一曲曲天籁般的古乐,让人称奇,令人惊叹!最近,晚报记者走进这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壮寨,感受古村不一样的韵味。

    400余年的山寨古风犹存

    古树、古井、古屋、古亭、古匾、古乐……文山州马关县马白镇马洒村,是一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庄。

    古色古香、古风犹存的马洒村,是马关县人口密度最大、户数最多的壮族(侬支系)聚居村寨。也是一个美丽而精致的村落,距离中越边境30多公里。

    “马洒”的名字,是因这里的人擅长耍纸马舞而得来。马洒村分东、南、西、北四个村寨。走进马洒村,目之所及,除了庄稼地,就是茂密的森林,参天大树随处可见,抬头仰望,仿佛生入云端。

    马洒村盘山环水,四面青翠,古木参天,大树枝粗,树干要十几人手拉手才能合抱。村前错落有致的几百亩良田,是世代马洒人赖以生活和繁衍的天赐福祉之地。两口阴井阳泉之称的水源地,浇灌着这几百亩良田,水源不断,河流不枯。

    马洒村有着400余年的历史。村落建筑层叠而上、鳞次栉比,形成枕山面水、错落有致的村寨格局。有人说,马洒景色的美,自然,纯洁,像出水芙蓉,似怀春少女。

    村子的传统干栏式建筑,以土木结构为主,属壮族典型民居风格,俗称吊脚楼,极具乡村韵味。在村内仍有10余栋古老的传统干栏式民居,为典型马洒民居的代表。

    马洒古村,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是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传统文化保护区、民间侬人古乐之乡、银器制作工艺之乡、刺绣制作展示基地。2013年,马洒村被列入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侬人古乐古老而悠扬

    一个地方,能够让人流连忘返,总有它独特的美景、风物、历史和人文。马洒就是这样的地方。几百年青石板铺就的路上,见证了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

    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潺潺的山间清泉、美丽的古老村落、传承至今的侬人古乐、热情奔放的纸马舞蹈……无不诠释着马洒的古风古韵。

    马洒侬人古乐,壮语称“恒宁曼侬马洒”,是当地民间瑰宝。去到边陲马关,你一定要去壮族聚居村马洒,听一听那回味悠长、耐人寻味的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古乐。

    侬人古乐确实是一绝,没有乐谱,以口传身授的方式传承至今,还有了自己的侬人古乐团。这个乐团有20多人,最小年龄只有20岁,而古歌演唱者、古乐领奏者近70岁高龄。马洒古乐发出的音律,高山流水、瀑布突泉、渔歌唱晚、百鸟啁啾。

    走进马洒,静静地聆听古乐,犹如细细地品味一杯清茶,香远益清、耐人寻味。古乐抑扬顿挫的音符,犹如天籁,置身其中,令人仿佛穿越历史时空,回味悠长。

    古村成为乡村旅游胜地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马洒村民用勤劳的双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依山傍水起房盖屋,开挖水渠建起层层梯田;他们纺棉、织布、编织、刺绣、制作银器,为生活增添色彩;他们对唱山歌,跳传统舞蹈,升华侬人古乐,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马洒有独树一帜的侬人古乐,纸马舞、手巾舞等民族舞蹈,有“花饭节”“龙王节”等节庆,还有以花糯米饭、糍粑等为代表的饮食文化。

    据介绍,基于优越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和人文风情, 马关县综合考虑村寨所在区域内城、乡之间产业发展、用地布局、配套设施、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相互关系,将周边景观资源与壮家村落相融合,发展村落民俗文化旅游、野外探险旅游、观光农业、水上娱乐、酒店餐饮等,形成周末和节假日休闲旅游的主要旅游目的地。

    本报记者 夏体雷 马关县委宣传部供图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