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兆亮 几年前,在“书香昆明”建设全民阅读活动中,我家被评为“书香之家”,由五华区委宣传部于世界读书日颁发荣誉证书,并奖励500元购书卡一张。对此我是当之无愧的,无论家中藏书还是个人读书数量,都远超过评比条件。 我看过一篇文章,把读书说成是一种生活方式。阅读的生活与人生,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不阅读的生活与人生,则是一望无际、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寞。 我读书的范围很广,政治经济、马列经典、文学著作、科普知识,古今中外,博览群书。然而不是滥读,而是要选择“好书”来读。名人凯勒说:“一本好书就像一艘航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我选择那些能够开启智慧、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的好书,从而在广阔的生活海洋,欢畅遨游。 读书是为了使用,我读书是为了尽量发挥余热,做到老有所为,写作就是老有所为的一种形式。我写了上百篇读书笔记,其他文章上千篇,出书五本,共100万字。我获得荣誉奖励20余项,大部分同读书有关。《重读<密西西比河上>》获得《云南老年报》好稿奖。《坚毅旷达的苏轼——读<东坡志林>》《欧阳修文章“也”字多》均获云南省“三读”活动和《云南老年报》“老有所读”征文奖。此外我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都作了读书笔记,有的还在报上发表过。 我在退休后能够坚持笔耕不辍,一是靠实际生活体验,二是靠从读书中获取营养。我那篇《春城晚报》杯云南杂文奖得奖作品《好鸟枝头亦朋友》,就是在参观昆明动物园鸟园得到启迪后,又阅读郑板桥家书中有关养鸟的评述获得灵感,才写出的随笔。 退休后从未感到失落和空虚,反而感到更加丰满和怡情,主要原因就是坚持读书。拿起书本就有甘之如怡的快乐;读书加写作,使每天都能活得充实和幸福。通过读书和写作,使我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用,老有所进,老有所成。 (作者原工作单位:云南建投集团, 91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