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王云 假健康证能弄假成真,也与法律的不完善进而导致监管缺位有关,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亦有待进一步提高。 “150元,不用体检,一天就能拿到健康证。”成都市锦江区观音桥西路的一家专门招聘外卖小哥的公司里,一名女子对前来应聘的年轻人说。近日,记者接到报料称,有部分外卖配送员招聘点,收取应聘人员150元后,不用体检,直接就能“造”出健康证。连日来,记者以应聘外卖小哥为名,进入招聘公司,暗访外卖人员健康证办理情况。(5月7日《成都商报》) 交钱就能拿到假健康证一事,让人不可思议,更加不可理解的是假健康证竟然还能通过外卖平台的审核,拿张假健康证就能成为外卖配送员,就能接单配送。如此意味着假健康证也可以弄假成真,至少在使用层面和真的健康证并没有什么区别。 健康证可以作假,但公共卫生安全却来不得半点马虎。须知,健康证作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明,其主旨是为了保护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的健康。试想一下,如果有人身体健康状况本不符合要求,却凭假健康证依旧能够从事食品、药品、保健品等行业,由此带来的安全卫生风险,显然难以预料。 假健康证何以弄假成真?首先与外卖平台阳奉阴违不无关系。表面而言,没有网络订餐平台不强调食品安全,在招收“外卖小哥”的时候亦无不强调身体健康,要求持健康证上岗,但假健康证能轻松通过审核的事实说明,有的外卖平台并没有切实落实好主体责任,并没有从根源上把控好食品安全。 事实上,在数字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借助大数据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每个外卖平台完全可以与专门发放健康证的卫生监督机构合作,利用其专业的信息数据平台,对于真假健康证,一查便能甄别出来。譬如,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贵阳市疾控中心联合有关机构研发了一个现代化管理系统,只要用手机二维码扫一扫健康证,就能立刻显示从业人员信息,让假证无所遁形。 假健康证能弄假成真,也与法律的不完善进而导致监管缺位有关。虽然《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生产经营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但对于外卖配送员是否需要办理健康证并无清晰界定,从而也就给了外卖平台打擦边球的机会。因此,对于“外卖小哥”的行业准入的健康资质,还需法律划下一条明确的界限。 除此之外,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亦有待进一步提高。餐饮店服务员应该具有健康证,相信每个人都会予以认同,但对于“外卖小哥”是否该如此,答案可能就不会那么一致。但从实际情况来说,“外卖小哥”不过是送餐距离有一点长的服务员罢了,彼此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差别。而多多关注“外卖小哥”有没有健康证,健康证是真还是假,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