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规律,播种时节,田间一片耕耘的热闹景象。久居城市,人们似乎早已忘了这个最朴素的画面,不少大朋友小朋友早已“五谷不分”。要理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只有让孩子们实地体验,才最有意义。11日上午,由春城晚报-开屏新闻和半山耕云农庄,联合推出的开心农庄四季体验活动之“五月欢乐插秧节”,在富民县半山耕云农庄正式启动,活动中,小记者们体验自然的魅力,当了一天快乐的小农夫。 做好笔记 了解传统农耕文化 来到农庄,小记者们可不是来玩的,插秧、种树、打糍粑、织布、磨豆腐、打铁、水碾磨面等一系列农活等着他们呢,“小农夫们”辛勤的一天即将开始。 干农活前,当然要先学习理论知识。“米饭是什么做的?大米从何而来?”中午,来自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的博士李娟,给孩子们讲述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以及二十四节气与农耕的关系。小记者们认真听课,踊跃提问,“老师,海水稻和水稻究竟有什么区别?”一个小记者的提问,让老师连连称赞,“你问得太好了,这是很专业的问题呢。”一问一答间,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插下秧苗 体验“汗滴禾下土” 学完专业知识,就要下田实践了。光着脚丫、挽起裤腿,小记者们欢笑着下到农田里,在农庄工作人员的示范下,首先把培育好的秧苗小心翼翼地拔起来,然后再来到水田里插上。 “孩子们,要直直地插下去,用力要均匀,不能让秧苗漂起来。”顶着正午的烈日,踩在湿漉漉的泥浆里,拿起一棵棵嫩绿的秧苗,小记者们跟随着工作人员的指导,弯腰低头,努力地将秧苗一株株插下去,大家还比起了赛,比赛在规定时间里,谁插的又快又好。不一会儿功夫,小记者们大滴大滴的汗珠就不断落入这片插满嫩苗的田里。 “手把青秧插野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稻, 后退原来是向前。”背诵着带队老师教的古诗,小记者们又来到农具棚和水碾房,了解大米从种植到采收的整个过程。在农具棚,大家知道了传统农具的使用方法;在水碾房,大家看到了一个保存完好的清朝时期的水碾,知道了水碾的工作原理,并体验水碾碾米;在织布楼,大家观看了最古老的苗族织布技艺,并动手用小小织布机织出一件自己的作品。 惊喜不断 手作母亲节贺卡 恰逢临近母亲节,活动现场,工作人员还特意为小记者们安排了学习“手拓花草染”的技艺,让小记者们亲手为妈妈制作一个特别的母亲节贺卡,并在上面写下:“亲爱的妈妈,母亲节快乐!”孩子们制作母亲节礼物时,随行的妈妈们并不知情,贺卡制作好后,妈妈们进屋就收到了这份惊喜的礼物,大家都开心不已。 辛勤而又充实的一天即将结束了,劳作了一天的“小农夫们”虽累但快乐着,因为从今天起,他们知道米是怎么来的了;从今天起,他们学会了插秧、种植,亲身体验了稻米生命的源始,待到秋天,水稻结了稻谷,还等待着他们来收获。 邀你参与五月欢乐插秧节 报名时间>>>>> 5月11日的首期插秧节活动,一经推出后即受到了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天时间,名额已报满! 应广大家长的要求,我们又增加了5月18日和5月26日两场活动,每场活动限额20组,目前都已预订了大部分,仅余少量名额!想和孩子一起体验农耕生活的家长们,赶紧抓住机会来报名! 报名专享>>>>> 参加活动的学生,都将获得由春城晚报颁发的“社会实践证书”。 PS:该“社会实践证书”不仅是报考小升初的重要凭证,也是将来报考大学的重要凭证!参加“五月欢乐插秧节”的学生,均有机会在《春城晚报小记者》专刊上刊登一篇活动主题作文,或一幅绘画作品。 报名方式>>>>>> 请拨打以下4位春城晚报小记者编辑部老师的电话报名: 曾老师 13064271229 王老师 13669795915 罗老师 13708875418 褚老师 18687166684 (报名后全额交费,不退费,但活动可以改期。) 相关新闻 社会实践基地又添新成员 5月11日11时,参加活动的孩子和家长齐聚富民县半山耕云农庄,共同见证了又一个“春城晚报小记者社会实践基地”的挂牌,同时,大家齐心合力种下了“春城晚报小记者社会实践基地”纪念树。 “愿我们的小记者和这棵小树一起茁壮成长!”云南春晚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敖娅在挂牌仪式上表示,春城晚报小记者一直致力打造插秧节等系列自然课堂的实践活动,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大自然的环境中通过实践和劳动,收获更多的课外知识。本报记者 王维娜 通讯员 姜弘宇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