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遭遇意外伤害时,被送往医院的第一站便是急诊外科,这也意味着,急诊外科团队必须是一支能够灵活、专业、准确处理各类复杂病情的团队,能够在第一时间尽可能挽救患者生命、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昆医附二院急诊外科隶属于急诊医学部,成立于1985年3月,于2013年12月独立建科,拥有完善的急诊体系。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专科科室,是云南省创伤外科研究中心及云南省骨质疏松研究中心,并为云南省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分会及云南省医师协会创伤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每年急诊量达5万余人。 多发伤复合伤是急诊外科验金石 多发伤、复合伤的处理是急诊外科最棘手的问题,而昆医附二院急诊外科在这一领域走在了我省领先行列。据科室主任赵刚介绍,多发伤伤情变化快、死亡率高,伤情复杂、处理矛盾,致伤因素往往导致的不是单一器官或者系统损害,而是各大系统同时受损,比如一次意外伤害可导致盆腔、膀胱、子宫、直肠同时受损。 要能够处理这样的情况,就需要科室团队有十八般武艺。在昆医附二院急诊外科团队中就囊括了骨科博士、普通外科博士、神经外科博士,科室以多发伤、复合伤和脊柱脊髓损伤为特色,对包括颅脑、四肢骨盆、胸腹部等严重创伤的生命救治及后续治疗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极大地提高了严重多发伤及复合伤患者救治成功率和生存质量。 多种新理念新服务实现社会效益 除了过硬的急诊外科临床救治水平,昆医附二院急诊外科以患者为中心,在2015年于我省较早引入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加速外科康复理念,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已被证实有效的方法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使病人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显著改善了病人术后康复速度,使得许多疾病的临床治疗模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同时,科室还承担着医院特色门诊“骨质疏松专科门诊”的临床工作,在院内率先实施无痛病房,在急诊外科推广微创手术,取得了极好的社会效益。 作为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科室,昆医附二院急诊外科还在国内外各种刊物及会议上发表论文共100余篇,参与及主持国家及省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项目8项,先后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名,为省内各级医院培养一大批急诊专业骨干,为推动我省急诊专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报记者 闵婕 专家档案:赵刚 骨科博士,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外科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全国青年委员,云南省医学会骨质疏松暨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云南省医院管理协会骨科分会、创伤分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骨质疏松研究中心副主任,云南省创伤外科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骨关节疾病、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规范化治疗,参与了卫生部重点项目“骨质疏松性骨折规范化治疗的多中心研究”及其他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各种刊物及会议上发表论文共50余篇。参与及主持国家及省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项目8项。先后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云南省卫生厅医学进步二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主编专著二部,参编一部,申请专利3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