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陈洁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场戏若再按着老路子演绎下去,难免会越走越窄。在人们审美水平愈加提高的情况下,旅游发展重视文化内核至关重要,甚至有必要升级为专家说的“经济搭台,文化唱戏”。 5月31日,河南《南阳日报》头版刊发了“建设全国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系列报道中的第三篇《怎样建好卧龙岗》,此前的两篇分别为《为什么复建卧龙岗》以及《复建一个什么样的卧龙岗》。作为对比,近年来湖北襄阳也打起了“诸葛亮牌”,大力推进“诸葛亮故居”古隆中景区创建5A。(6月2日解放日报客户端) 两地都在大力创建5A级景区,且都是以“诸葛亮故居”为中心,那么究竟谁更胜一筹呢?只有留给时间来给出答案了。不过可以确定一点,即由于这种以人名打造的旅游景点具有唯一性、排他性,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之间注定是一种零和博弈,有赢家就必定有输家,不会有共赢的美好结果。 诸葛亮故居之争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时间可以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间。为何至今仍在争论?主要在于历史记录的模糊性和我国地域地名的复杂变动性,从中并不能给人一个确切的结论,从而给争论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或许争论的各方也不在乎历史真相,之所以不约而同地一致认定“诸葛亮老家在我家”,主要是为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正如其所标榜的“建设全国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争论目的跃然纸上: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是为了进行旅游开发,尤其像诸葛亮这种集智慧与忠诚于一身的优质历史文化资源,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甚高,自然需要抢占到手。 但即便如此,在持续的争论中,诸葛亮故居之争也应该是越争越“明白”,一些已经清晰可见的道理不可不提、不可不重视。毕竟,类似的名人故居之争早已有之。有媒体在2010年时做了统计,自2000年以来全国见诸媒体的名人故居之争就有上百起,只是近年来不再那么疯狂。 正因名人故居之争已经让公众审美疲劳,所以双方一方面须意识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场戏若再按着老路子粗糙演绎下去,难免会越走越窄。在人们审美水平愈加提高的情况下,旅游发展重视文化内核至关重要,甚至有必要升级为专家说的“经济搭台,文化唱戏”。 另一方面,在名人故居之争的过程中,应该以真实史料、文物遗迹等为基准,不能拿一些牵强附会、道听途说的野史、民间传说、戏曲演绎等来说事。那种“有枣没枣打三杆子”的做法,只会混淆视听,徒增口水,更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而基于虚假之上的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不过是空中楼阁罢了。要知道,此前“大圣故里”“梁祝故里”等烂尾事件,已经曝出很多问题,希望“诸葛亮故居之争”别步其后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