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卿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有七个儿子,他非常重视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不仅以身作则,还写下多首诗词,对孩子谆谆教导。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读《示儿》,我仿佛看到一间破败的茅屋中,白发苍苍的诗人躺在床上,艰难喘息着,弥留之际,他竭尽最后一口气断断续续嘱咐儿子们:“我知道人死万事皆空,唯一让我感到悲伤的是我不能亲眼目睹国家统一。所以你们要切记,等到朝廷军队挥师北上,一统中原的那一天,你们一定要到我的坟前告诉我这个大好消息。那时候,我就可以含笑九泉了。”初读此诗,我看到的是诗人对国家统一的殷切希望,感受到的是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反复揣摩之后,我对诗人的遗言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这也是在告诫儿子时刻把统一大业放心头啊! 《示元礼》“燕居侍立出扶行,见汝成童我眼明。但使乡闾称善士,布衣未必愧公卿。”陆游晚年辞官还乡,含饴弄孙。孙儿元礼或侍奉左右端茶倒水;或紧紧搀扶,充当拐杖,对诗人体贴入微。见孙儿如此孝顺懂事,陆游愈发神清气爽,耳聪目明,大发感慨:做一个人人称赞的好人,哪怕永远只是一个平民百姓,在高官显贵面前也绝无愧色。是啊,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当了多大官,发了多大财。《弟子规》不也把“孝悌”“爱众”放在一切做人准则的最前面了吗?如果每个人都能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人帮起,让自己的“正能量”如同水波一般一轮一轮扩散开去,友善之花终将会开遍全社会。 陆游爱书成癖,以“书痴”自许。他也经常教育孩子要多读书。“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写给小儿子子聿的这首《冬夜示子聿》中,谆谆教导儿子:自古以来做学问都要勤勤恳恳,竭尽全力。年轻时肯下功夫,老了才能收获成功。但是也不能做个只知读死书的书呆子,因为仅仅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是浅薄的,要想彻底认识事理还要亲自验证才行。这不正是《礼记·大学》所提倡的“格物致知”的方法吗? 陆游一生热爱劳动。“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舍东已种百本桑,舍西仍筑百步塘。早茶采尽晚茶出,小麦方秀大麦黄……”诗人有空就干活,种桑养鱼,早晚采茶,一年四季,收获了庄稼,也收获了快乐,收获了健康。诗人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还“时时语儿子,未用厌锄犁”“愿儿力耕足衣食,读书万卷真何盖”教导孩子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爱国、友善、好学、勤劳,诗人陆游的这些美好家风代代相传。他的两个儿子均是有名的清官;孙子陆元廷,为抗元奔走呼号,积劳成疾而死;曾孙陆传义,坚持抗元,崖山兵败后绝食而亡;玄孙陆天骐在抗元战斗中宁死不屈,投海自尽。满门忠烈,一家义士。 陆游的家教告诉我们,好家风有助于子女成长成才。好家风也会影响到学风、民风、政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是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