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6月20日 星期四
第A16版:副 刊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19年06月20日 星期四
书 话
余华再论人生与自我

    □ 高中梅

    喜欢余华,不仅仅因为他的小说,更因为他的先锋意识。作为上世纪80年代先锋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曾写出《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第七天》等惊世骇俗的小说。而这本散文集《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第1版),余华以戏谑的文笔戳穿生活表象,再论人生与自我。

    如果说余华的小说是享誉世界的作品,那么散文则更加体现了他的艺术思想。全书分为“一个记忆回来了”“文学·音乐·旅行”“活着,为了讲述”三章,医院里的童年、高考记忆、第一份工作、第一次看电影、与儿子的种种温情片段……一个个记忆从余华的脑海中闪现。这里,有对往事的追忆与深思,对文学和音乐的独到见解,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对整个社会和历史的反省。正如他自己所说:“这就是我的写作,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出发,经过政治、历史、经济、社会、文化、情感、欲望、隐私等等,然后再回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余华是个叙事高手,总能以最简单的文字,最平和的语调,简单、直接、有力地把读者带入故事之中,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在开篇《一个记忆回来了》一文中,写到他在浙江海盐县度过的最初的岁月。余华的父母都是医生,他一放学就往医院跑,见惯了父亲刚做完手术双手沾染鲜血的样子,听惯了失去亲友的人们歇斯底里的哭喊声。这些所见所闻都是他在上世纪80年代写下那么多充满暴力的作品的原因。

    余华叙事中藏着悲天悯人,人物的行动带给了阅读者悲伤,但一切描写都是那样的不露声色。而在《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中坦承:“世界上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也没有一个人生是可以替代的,每一个人都在经历着只属于自己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只来世间一遭,生活一次,每一种生活都弥足珍贵,要好好珍惜。可见他对生活是充满热爱和热情的,态度是积极的。即使他早期那些充满暴力的作品,也无不是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事物所活着,这是余华在写作中逐渐明白的道理。

    余华曾说过:“任何时代,都有不浮躁的读者。读书是一个人安静下来才做的事。”无论如何,在面对幽暗复杂的社会现实时,他没有,没有背过身去视而不见,而是用悲悯的情怀洞察时代。对于余华和其作品,我们的情怀还在,热爱还在,庆幸的是,他对创作也同样保有最初的情怀和热爱!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