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6月21日 星期五
第A11版:观察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19年06月21日 星期五
元谋县元马镇大塘子村
从实行包产到组到领跑现代农业

    大塘子,是元谋县元马镇星火社区一个村民小组,全村105户,靠种植番茄、洋葱、葡萄、无花果等作物,户均年收入逾6万元,日子红火。上世纪70年代,这里也因带头搞联产承包火过一次:1976年,这个群山环抱的小山村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组)。

    72岁的大塘子村民周美芬告诉记者,她曾是大塘子推行包产到组改革时第一组的小组长(共4个组),用她自己的话说,领导让她负起全责,看中的就是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六亲不认”的执行力。

    时间回到40年前的大塘子,“出工一窝蜂,干活一阵风,前面锄头响,后边草照长”是大塘子生产情况的真实写照。“包产到组前,甘蔗不到1米高,棉花只有筷子长,每次下地干活就有人喊手疼脚疼。包产到组后,我告诉他们,手疼脚疼可以,那就回家休息,不用做活就没有工分,就没有饭吃。”周美芬对改革前后的强烈反差记忆犹新。

    1978年,大塘子村的秋季作物获得丰收。全队粮食从上年的7万公斤增至15万公斤,甘蔗从上年的3.5万多公斤增至20万公斤。从此,大塘子村在农村改革的道路上坚定前行。李国和是首先提出包产到组改革的李国有的弟弟,现在是大塘子村的村民小组长。李国和种植了100多亩无花果,这是他摸索出来的经济价值高、适合大塘子种植的农作物。番茄每公斤7元左右,无花果每公斤能卖到25元,而且无花果易于打理,不挑土质,鲜有虫害。投资无花果一亩地的成本约200元,经济产出可达2000元。如今,在李国和的带动下,大塘子村近一半农户种植了无花果,几乎都是订单农业,果子还没熟就被提前预订了。

    大塘子村的发展变迁,只是元谋县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作为我省冬早蔬菜主产区之一,元谋的优质果蔬销往北京、西安等200多个大中城市,还远销俄罗斯、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走进元谋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大厅,货架上的元谋果蔬鲜品、芒果汁听装饮料、芦荟粒罐头等精包装农副产品琳琅满目,电子显示屏滚动着各乡镇年度和月度的交易订单数、销售总额及排名。元谋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乡村站点交易活动信息与商务部“农村商业信息系统”的自动对接。同时,在昆明开设“云南元谋果蔬O2O旗舰店”,与天猫、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共开设各类网店300多家,初步形成了线上线下融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从“包产到组”到现代农业的“践行者”,大塘子村所在的元马镇已经成为元谋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缩影。

    记者手记

    从包产到组的实践者到现代农业的领跑者,从大年三十借粮下锅的贫穷山村到户均年收入6万多元的小康生活,从污水横流的落后山村到文体活动场、楼房林立的美丽乡村。这是大塘子村的“变”。大塘子村的“不变”,是大塘子人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担当。

    本报记者 秦明豫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