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6月24日 星期一
第A14版:副 刊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19年06月24日 星期一
学 而
妙趣横生的“夏九九歌”

    □ 梁永刚

    古诗云:“骄阳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我国农历习惯用“九”来计数,有“冬九九”和“夏九九”之说。其中“冬九九”流传较广,它是以冬至那一天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寒冷的季节。“夏九九”是以夏至那一天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同样,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用“九九”来反映我国冬季气候变化的《冬九九歌》几乎家喻户晓、老少皆知,但以“九九”来反映我国夏季气候变化的《夏九九歌》,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其实,《夏九九歌》比起《冬九九歌》适用的范围要广得多,《夏九九歌》除了在青藏高原及我国西北部分地区不适用外,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适用。

    据考证,早在宋代以前我国就有了《夏九九歌》,宋人陆泳的《吴下田家志》中记载有一首《夏至九九歌》:“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明代谢肇淛编撰的《五杂俎》中收录了一首《夏至后九九谣》:“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水如沐浴;五九四十五,头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入佛寺;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九九八十一,阶前鸣促织。”

    清代杜文澜撰著的《古谣谚》里也有一首《夏九九歌》: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吃茶如蜜汁。四九三十六,争向街头宿。五九四十五,树顶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不入寺。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八九七十二,被单添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墼;音基,用炭末做的块状燃料)。

    除了古代典籍里收录的这些《夏九九歌》,民间口头流传的《夏九九歌》也有不少,譬如有一首在北方农村广为流传的《夏九九歌》:“夏至入头九,烈日当头有;二九一十八,天热躲在家;三九二十七,正是三伏期;四九三十六,汗水衣湿透;五九四十五,还有秋老虎;六九五十四,眼看处暑至;七九六十三,睡觉要盖单;八九七十二,白露差壹贰;九九八十一,人盼中秋夕。”

    不仅古代有多个版本的《夏九九歌》,现如今也有人受古人启发,将一些现代元素融入进来,创作出了富有时代气息的《夏九九歌》,读来令人耳目一新:“一九二九温升高,摇完风扇开空调;三九温高湿度大,冲凉洗澡来消夏;四九炎热冠全年,打开风扇汗不断;五九烈日当头照,无处躲来无处跑;六九时节过立秋,清晨夜晚凉飕飕;七九炎热将结束,夜间睡觉防凉肚;八九到来天更凉,男女老幼加衣裳;九九时节过白露,过冬衣被早打谱。”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