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6月24日 星期一
第A15版:副 刊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19年06月24日 星期一
夕阳之歌
我在希望中欢度晚年

    □刘小明

    人之一生,其实大家都活在“希望”之中,一个人若没有了“希望”,生活将变得颓废,甚至失去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我,年近古稀,一天到晚精神倍儿足,其因正是我在希望中欢度晚年。

    退休了,自由了,轻松了,没有工作任务的约束了,自己也有闲心做想做的事儿了。我不钓鱼,不打牌,不跳舞,不爱凑热闹。真好,好在我的头上还盖着一顶“作家”的桂冠。作家嘛,就应该不停地坚持写作,否则,那就只能是曾经的作家了。每天清早,我一个人到小区外的河边栈道步行一小时,回来吃了饭之后,除了陪同爱妻到街上买菜、购物之外,顺便看一会手机,就静下来坐在桌前读书,我的藏书有好几千册呐,并且我还不断地增购新书。

    读书好呀,读书让我充满希望,什么希望呢?发财致富?金钱美女?高官厚禄?统统不是!我的希望是在读书中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消遣愉悦,主要是在读书中突然激发出我的创作灵感。多年来我有个习惯,除了留心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外,且喜欢拼命而饶有兴趣地读书,读着读着,突然某篇文章的某个章节或某个人物的一言一行,会使我激情澎湃,难以抑制地有了写作的冲动和欲望,这就是灵感的迸发。于是,我即刻停下读书,趁热打铁,一鼓作气能完成几百字、几千字甚至几万字的一篇文章,然后冷下来再作修改,修改完发出去,OK,成功了。2017年秋天,我在读《白鹿原》时,突然想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我村里的一个女人,于是来了灵感,匆匆写了一篇小说《梅花往事》,刊登于《济源文学》,随之又荣获《今古传奇》2018年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

    读什么书呢?一方面读原来的藏书,对自己喜欢的书我能再三再四地读;另一方面购新书读,留心网上炒得火的书,大都会购回来拜读,能读下去的就一直往下读,读不下去的就即刻停止放于书柜。有的书别人炒得很火爆,可自己读不上兴趣,读不上兴趣就没有获得写作灵感的希望,那就不难为自己。现在,我自约每旬必须写一篇文章,长的也行,短的也行,小说、散文、杂文均行,这些灵感大都是在读书中突然得来的。这就是我的第一个希望,在每天坚持读书中希望获得写作灵感,为此,我每每读书都兴致勃勃。

    我的第二个希望是写作,每写一篇文章认真修改后发出去,然后就充满希望地期盼刊登。多年来,我有个写作习惯,必须在纸上打草稿,打完草稿后修改、修改,一直修改到自己满意之后,再整理到电脑上,检查没问题了才发出去。好多人劝我直接在电脑上打草稿,一是不习惯,二是边构思边打字思路不畅通。我现在每月基本上会写出两篇或三篇稿子,每年最起码能写出25篇到30篇,每月至少发出一篇,有时也会两篇或三篇。每天我要查看微信,查看邮箱,留心电话,打开楼下的报刊投递箱,我的每一个动作都饱含希望,兴高采烈不断发生。

    我在希望中欢度晚年,对于一个退休的老作家来说,其乐无穷。读书——希望有灵感,写作——希望能刊登。希望,希望,对于一个老人来说,希望是最好的营养品,希望是最有效的兴奋剂,希望是勇气的来源,希望是生活的调色板、调味剂。我在希望中生活,人老心不老,年轻时的那股拼劲仍在我的血液中沸腾。

    (作者原工作单位:河南省济源市职工子弟学校,68岁)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