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小康网报道,高考发榜后,填报志愿成为高考生和家长的头等大事。选学校有排名榜单、录取分数线的参考,大学复杂的专业设置,则让很多高中毕业生在选择专业时充满困惑与迷茫。 《中国青年报》评论:无论是“有用”专业的门庭若市,还是“无用”专业的门可罗雀,背后都是考生和家长的现实诉求:大学学历是职业发展的通行证,专业“有用”,自己的学历才会“有用”。无可否认,某些行业的薪资确乎高出社会平均水平,比如大热的金融、IT等。但是,在大学课改、专业边界模糊、融合学科发展的背景下,专业“有用”还是“无用”不可随意判断。 直观来看,“有用”专业主要教学生“怎么办”,比如金融专业教你如何构造资产组合,计算机专业教你如何编程;但“无用”专业主要教学生“是什么”“为什么”。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正在形成自己独立思维方式的学生而言,更重要的是先思考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无用”学科的基础地位,对学生、教师、研究人员思维的培养也十分珍贵。 “无用”专业在很多人眼中是难就业、工资低的代名词,但其在大学学科体系中的价值,对学生思维能力、知识水平的涵养,对专业能力的基础性作用,常常被视而不见。“有用”“无用”本是相对的,“有用”专业可能培养出“无用”学生,“无用”专业却在不经意之间有大用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