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无言,守边有功。在中缅边境云南德宏江桥警犬复训基地的它们,常常同民警并肩战斗在处突维稳、禁毒缉私第一线,扮演着先锋军的角色,堪称“神犬奇兵”。 清晨,边城瑞丽的阳光温柔地叫醒了犬舍里的警犬,它们欢跳着、咆哮着,在训导员的带领下,飞奔到训练场。 “黑鹏,上!”随着一声令下,朝着训导员李堃右手指挥的方向,黑鹏如同离弦之箭,精准地咬住“嫌疑人”的胳膊,并将其扑倒,然后又如孩子一样兴冲冲地跑回训导员身边,吐着舌头,等着领奖励,小憩后又开始了训练。这样的配合训练在不同场景、不同模式下他们已经做了成百上千次。 “一头警犬,从开始训练到合格,再运用到实战中,需要每天重复上演枯燥而繁琐的训练一年左右。”当了4年训导员的袁铭说。 而付出终归有回报。据统计,16年来,江桥警犬复训基地警犬共协助相关部门破获毒品案件950余起,缴获各类毒品830余公斤,抓获犯罪嫌疑人2400余名,先后有1只警犬被授予“一级功勋犬”称号,1只警犬被授予“二级功勋犬”称号,10只警犬被授予“三级功勋犬”称号。 目前,该基地有工作犬19头,平均年龄5岁,有德国牧羊犬、史宾格犬、马里努阿犬、拉布拉多犬、昆明犬等犬种,具备护卫、搜爆、搜毒、追踪等能力。据训导员介绍,普通犬的寿命在15年左右,而警犬的寿命只有8至10年,长期的训练、体力的透支、经常闻嗅,使得它们的免疫力降低,有的还患上了胃肠、消化道疾病等,它们为了行使“忠诚护卫”的使命,牺牲了太多。 训导员们和心爱的“警汪”日夜奋战在边境第一线,他们是战友,训练时共沐风雨;他们是亲人,生活中如影随形。 本报记者 马楠 通讯员 肖林 余正益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