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7月08日 星期一
第A08版:观 察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19年07月08日 星期一
创库艺术园
艺术天堂沉浮录
前身:昆明机模厂


如今创库是
美食聚集地


创库的门头

    随着时代发展,老旧工厂的改制与关停已成为一段历史符号。但其中,一些看似无用的老厂房在“换装”后,实现了华丽转身。

    说起昆明老厂的华丽变身,创库艺术园区是一个绕不开的典型。它的前身昆明机模厂,或是中国最早转型的老旧工厂之一。硬是把曾经荒草丛生的废弃厂房,变成了中国创意园区的鼻祖。

    如今,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创库的存在,但这里却是外国友人昆明行的必去之所。在北京上海,创库也颇具名气,因为这里曾经是中国最早的完整艺术街区,被誉为“昆明的798”。

    破败的老厂房

    昆明创库又称上河车间,即原来的昆明机模厂,位于昆明市西坝路101号,该厂成立于1958年,主要生产包括台式钻床、“石林”牌切割机等小型机械及各种模具。当时,共有300余名工人在占地面积为3000平方米、6间厂房的工厂里工作。生产模具的工厂在云、贵两省仅昆明机模厂一家,老牌“茅台酒”的酒瓶模具也曾由该厂负责生产。

    上世纪90年代末,昆明机模厂逐渐在市场中失去竞争力,开始缩减生产。没多久,政府号召“为保护环境,昆明主城区重工企业搬迁至二环外”。此后,昆明机模厂陆续搬迁,许多厂房由此闲置下来。

    这个青砖,窄巷,铁条焊接的楼梯,毛坯式的老厂房,就连门脸都那么不起眼,甚至有些破败,与市区的高楼大厦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艺术的碰撞地

    2001年,昆明艺术家给原来破旧的工厂车间和仓库装上木楼梯、涂上颜色后,创库就变成了一个与外界相对隔离的空间。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地方自创立后,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搞画廊、办展览、乐队演出等等。

    之后,20余位云南艺术家在此安营扎寨,建立工作室,并兼具展览、休闲、餐饮功能,成了世人瞩目的、体现昆明艺术家先锋性的标志。里面有酒吧、画室等艺术活动场所,乐队演出、画展等不断。

    后来,北京、上海以及深圳、南京、重庆、成都等地类似昆明创库这样的LOFT工作基地才相继建立。正是因为这种模式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有影响力,所以昆明创库也被世界著名人文刊物《国家地理》杂志列入国际通用旅行手册,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国及云南最前沿的艺术文化社区。

    走在小道上,老旧的红砖墙面上,布满抽象的涂鸦,奇特的标语外加五颜六色的线条,让两旁的酒吧、咖啡屋、餐厅等建筑极具个性,不时还能听见休闲的轻音乐,偶然夹杂着人们的谈笑声。

    由盛转衰的尴尬

    创库艺术园区,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在这里碰撞,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简洁的创作空间与时尚的消费空间共生共存。鼎盛时期的创库,曾入驻过30多位艺术家,还有很多青年画家都住到周边的小区。

    然而,创库运营数年后,由于租金逐年涨高,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运营,加之硬件条件不匹配等原因,许多艺术家纷纷离开,“创库”渐渐由盛转衰。

    “创库”二字依旧树立在大门上,仅剩下一两家艺术中心还在营业,其他部分基本已被餐馆酒吧所占据。现如今的创库已没有了当年的风采,在业态规划上大多被餐馆、酒吧、茶馆、音乐工作室或技能练习班涵盖,为其注入不同往日的新鲜血液。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