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22日,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寻走云南走进昭通。8天的行程里,采访组足迹覆盖昭通全市9县1市1区,深入挖掘普通百姓的昭通故事,展示昭通人民的奋斗精神。今年,是昭通脱贫攻坚大决战之年,昭通正以大决战推动跨越式发展。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昭通的一批新城成为不可忽略的亮点,这批新城正在这样的跨越式发展中崛起,它们有魅力、有活力、更有感染力,改变着人们以往对昭通的既有印象。 水富 万里长江第一港七彩云南北大门 正在崇山峻岭间穿梭时,一不留神,车窗外风景一变,开阔明朗的“万里长江第一港”——水富港就这样出现在眼前。 长江、金沙江、横江在此交汇,这里是长江航道局长江干线航道管理的起点,云南唯一能够实现3000吨级以上船舶通江达海的重要枢纽港。作为云南省最大的港口,这里是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唯一门户,前行2838公里,就到上海。 走在水富的城市街道,随处可见这座城的自豪:万里长江第一港,七彩云南北大门。万里长江第一港广场上,立着一个巨大的轮舵雕塑,将水富的城市形象紧紧与“港”连接在了一起。 依水而生,因水而富。 “我们这里的一大优势,就是铁、公、水无缝联运。”昭通高投水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元钫介绍说,去年,水富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95万吨,远超水富港现有码头的设计年货物吞吐量63万吨。2016年10月28日,水富港扩能工程一期中嘴作业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准备建1000吨级中洪水兼顾3000吨级泊位7个,设计货物吞吐量每年540万吨。按照计划,到2020年,将建成全新的水富港。据介绍,今年内,水富港一期扩能工程将完成建设投入试运行,届时水富港设计年吞吐量将达到320万吨。 依水而生,因水而聚。 水富市是个很年轻的城市。在一片荒芜之地建起了工厂、通上了火车、修起了电站、连通了高速、兴起了旅游、建设了园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06亿元增加到57.51亿元,城镇建成区面积从不足1平方公里拓展到12.7平方公里。因地理位置和产业发展,这里集聚了四方来客,最终都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主人。 随着水富港扩能工程的建设,未来水富港将愈发彰显和发挥作为引领云南对接和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龙头、窗口和平台的作用。水富也将着力促进城市拓展、港口建设与园区提升三者互动融合,加快形成以港口为核心的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 绥江 一江碧水映半城新城扎下旧城根 到绥江之前,一张图映在我的脑海里,一座小城伴着碧水而生,水中的倒映让小城更显清丽。这让我记住了一个名字——绥江。 7年前,为了支持向家坝水电站建设,6万绥江人搬离将被淹没的绥江老城。“一年建成一座县城,二个月完成6万移民大搬迁,一个月完成库底清理”的中国水电开发史的“三大奇迹”镌刻在绥江的历史上。 在绥江姑娘苟小芳的印象中,老城总是很热闹,因为只有一条不到一公里的街。房子随意生长,有的巷道窄得只能走人,无法过车。专业学测量的她,大学毕业后就加入到了绥江新城的建设中。一座湖滨生态园林新城, 在她的眼中一点点从蓝图变成了现实。 最早的蓝图,在2004年就已开始绘制。绥江县请美国贝尔高林公司、云南省设计院、省城乡规划院、重庆市规划设计院等单位先后完成了新县城概念性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县城滨江景观带修建性详细规划,也包括了移民安置小区、城市供水供电、城市桥梁、绥江一中迁建等规划设计。 整个城市按功能和地形分为A、B、C三个组团。A组团以商业、旅游、文化和居住为主,B组团以行政办公和居住为主,C组团以旅游、文化教育、体育和居住为主。四条道路网络骨架与步行梯道贯穿于绥江县城三大组团之中,与各个组团又相对独立的路网,构成了一个快捷的路网系统。 “护山、保绿、亮水”是绥江新城城市设计的主要原则。虽然新城仅7岁,但能看到建筑随山地而生,与山体走势相吻合,很有层次感。 走在绥江干净整洁的街道上,苟小芳指着路边的大树如数家珍,“这棵叫做黄葛树,其实也是榕树,从老县城搬上来的。”像这样从老县城搬迁到新城的大树,有200多棵。它们带着绥江人的乡愁,在新家扎根,再次生机勃勃,枝繁叶茂。 巧家 宜居生态旅游城正从金沙江畔起 7月的巧家,烈日炎炎,热浪袭人。作为白鹤滩水电站的安置点之一,北门安置点施工现场,奋战在施工一线的建设者们头顶烈日、挥汗如雨,工作热情丝毫不减。 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征地涉及巧家县大寨、白鹤滩5个镇32个村(社区)184个村(居)民小组,整体迁建集镇1座、搬迁安置人口约4.8万人,生产安置人口约5万人,移民全部规划在县内后靠安置,分布在长达100公里的金沙江畔7个安置区,其中6个安置区集中布局在50公里长的金沙江畔。 “云南建投负责巧家全县7个移民安置区项目建设,概算总投资达90亿元,预计2021年1月30日前完成全部施工任务。”云南建投巧家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甘正坤介绍。自去年10月18日进场施工以来,云南建投与华东院密切协作合力攻坚,目前,项目正在进行场平施工收尾工作,接下来将尽快启动地勘及规划设计工作。 康养小镇、温泉小镇、嬉水乐园……站在巧家县城市规划沙盘图前,一座座沿金沙江畔布局的湖滨小镇差异化设计、主题风格统一,一座美丽宜居的湖滨生态旅游城市浮现在眼前。经过专家团队历时6个多月的研究论证,华东院结合巧家县域整体规划和移民安置规划要求,在优先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对7个安置点规划布局、功能定位、户型设计等内容作了设计。 为支持和服务好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巧家县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把群众工作放在首位,始终把维护好、保障好移民的合法权益放在第一位置,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目前,在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7个安置区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巧家县副县长刘峰介绍,围绕“一城三镇”城市规划定位,在参建各方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一座美丽宜居的湖滨生态旅游城市正在金沙江畔崛起。 云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杨茜 沈迅 申时勋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