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7月25日 星期四
第A14版:副 刊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19年07月25日 星期四
人 物
生产队长

    □ 段德谦

    回乡,出去转转,遇原生产队长尤中国,一身白色中山装,精神矍铄,70岁的人,仍风流倜傥,声如洪钟。

    “我们村那个时候就你和马六读书成器,吃国家粮!”队长笑盈盈直截了当说。“不就整得碗饭吃嘛!”我笑答。“哪个不是为整碗饭吃,官再大、钱再多的人不都是这样?”我无言以对,连连点头称是。心中暗叹:这心态,真是智慧在民间啊!

    队长是我们小时候最崇拜的人。我1976年在离家5里的五乐大队附设初中读书。记得,刚学过课文《三战狼窝掌》,任课老师就布置作文《记我最敬佩的一个人》。我一下想起队长带领村民,参加大队建设“倒虹渠”工程的事迹。

    “三战狼窝掌”,说的是大寨人陈永贵在上世纪50年代带领村民改造虎头山的故事,也是大寨创业史上最动人心魄的故事。治理狼窝掌沟,先后进行了三次。前两次都失败了,全村人两个冬天的汗水付诸东流,直到第三年又苦干一个冬春后,才治服这条沟。

    与大寨人相似的是,我们大队要往10里远的老红岩引水,历经艰险,通过打钻洞,修沟渠,从陡峭的山崖上把水引到村对面灌溉梯田。那时,全国各地正掀起“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热潮。

    我一鼓作气写了尤队长带领村民忍饥挨饿、吃苦耐劳,最终和大队其他村民一道完成这项伟大的工程。作文被任课老师冷老师纳入范文,在班上朗诵。我受到极大的鼓励,萌生了写作欲望。

    村里的小伙伴们对队长既敬又怕,见他,总是躲得远远的。父亲识字,会打算盘,每年底结算工分时,队长叫父亲参加,各自带上家里有的东西,在一起打拼伙(聚餐),趁机吃上一顿饱饭。队长隔三差五来找父亲吹牛唠嗑,我在旁边听他们说话。他那洪亮的声音,乐观的性格,侃侃而谈的风度,深深吸引了我,自今难忘。

    尤队长在家排行老大,7弟1妹,在村里是日子最好过的家庭。他父亲是湖南人,远近闻名的木匠,高高的个子,操一口湖南方言,村民大都听不懂。

    队长调到黄泥河公社搞计划生育工作后,他的二弟、六弟分别接替担任生产队长,六弟还担任了大队支部书记。

    时光荏苒,转眼40多年过去了。回首往事,恍然大悟,原来尤队长能成为方圆名人,皆因他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豁达积极向上的心境!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