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单”是指网店卖家付钱请人假扮顾客,用以假乱真的购物方式,提高网店的排名和销量。近日,何女士向本报反映,她替别人当“刷客”,本想挣点返利钱,没想到却把自己的3000元本金也搭了进去。而经过记者调查了解,与何女士有同样遭遇的“刷客”不在少数,粗略估计,受骗金额达500万元。 事发经过 朋友拉伙 为图返利不料亏了3000多元 何女士是大理人,今年6月,经朋友介绍下载了名为“礼品策商城”的手机软件,朋友告知何女士,只要在上面购买商品,下单成功之后再申请退款,5天后就可以获得6%的返利。由于何女士的朋友在该软件上确实得到了返利,她就很心动,马上下载了这个软件,随后还加入到一个礼品策刷单返利群里。 6月中旬,何女士在“礼品策商城”花200元买了一件T恤后,申请退款。5天之后,加上返利,她一共在该平台上提现212元。返利成功后,打消了何女士心里的顾虑。第二次,何女士购买了700元的东西,最终也得到了返利。第三次,何女士一次性投入3000元,可这一次,就出了问题。 “7月10日前后,返利群里的客服说平台需要升级支付方式,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正常使用。结果当天凌晨三点左右,他们就把那个群解散了。”何女士这时才开始怀疑,是不是上当了。当她再次打开这个手机软件时发现,所有的大件商品都下架了,并且上面显示,所买的商品金额要达到100万元才可以下单返利。同时,平台里的客服也下线了。 “能联系上的受害者们建了一个群,我们粗略统计了一下,总共被骗了500多万元。”何女士十分气愤。 借钱刷单 想提现却发现“人散群空” 与何女士有着同样遭遇的,还有成都的卿女士。她告诉记者,她损失的金额达到20万元。 卿女士称,今年4月至6月期间,有人利用微信和QQ在一些淘宝刷单群里加好友,介绍“礼品策商城”App可以刷单,返利佣金是商品价格的6%,5天后可以到“礼品策商城”提取本金和佣金。各个刷单返利群的群主都是一个客服,每个群人数在200—500人之间。群里每天都在晒单发红包,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大家下单、晒单。 “因为群里经常有人晒单,而且下单金额都很大,后来大家也都跟着加大了下单金额,可是没想到,发现不对劲的时候,客服和当时介绍刷单的人都联系不上了。”卿女士称,刚开始她听说这个App可以返利时,还在网上查了资料,运营公司是云南一家商贸有限公司。“我看这个公司是在昆明注册登记的,所以就放心下单了。”卿女士说,第一单她就花了2万元,后面金额越来越大,也都得到了返利。 直到7月初,客服介绍,平台最近推出了一款玉器,下单申请退款可得到7%的返利,卿女士一口气投进去了18万多元,“加上我老公的2万多元,我们家一共投进去了20万元。”卿女士说。 7月7日,卿女士想把“礼品策商城”App里的余额提现出来,却发现无法操作,客服回复是因为系统升级,7月10日就能正常使用。结果7月10日当天,“礼品策商城返利群”就被解散了。“我家刷单的钱都是借来的,家里老人都气病了,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卿女士说。 大学生当“刷客” 生活费和学费全搭进去了 小刘是昭通人,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他说,此次参与“礼品策商城”刷单返利,他把所有的生活费和学费都搭进去了。 小刘称,今年5月份,自己被一个兼职群里的人拉入到了“礼品策商城返利群”,刚开始他没有在意,可后来看到群里很多人晒单并且成功提现,他也心动了。 经过几次成功返现后,小刘慢慢放松了警惕。最后一次,小刘在这个平台上刷了1.6万元,却始终没有退回来。“这些钱是平时做兼职赚来的,还有一部分钱是通过网贷来的。”小刘说,事发后,有受害者查到这个App所属公司的地址,可找过去发现,这个公司根本不存在。 小刘称,维权群里有200多个人,损失金额在500万左右。“不知道这笔钱能不能追回,但我希望其他人不要再掉进这个‘陷阱’了。” 记者走访 在登记地址 未找到该公司 卿女士与小刘称他们在网上查询到云南某商贸有限公司登记的地址为:官渡区广福路樱花雨小区9幢13楼。近日,记者来到该地址时发现,9幢只有12层楼。在12楼也没有找到云南某商贸有限公司。 小区的安保人员介绍,大概在两三个星期以前,自己确实在小区内看到了写有该公司字样的挂牌,但现在公司还在不在,就不清楚了。记者随后在小区进行探访,并未发现标有该公司字样的挂牌。 律师建议 受害者 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记者咨询了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的李军律师。李军律师说,现在何女士等人想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在人比较多的情况下,可以集中报案。 “其实消费者消费时需要谨慎,特别要注意提防高息或高回报的诱惑。”李军律师提醒消费者,要注意提防不明不白的消费,切勿贪小便宜,消费时也要遵守法律法规,不做违法的事情。另外,网上消费更需谨慎,一定要在正规平台上理性消费。 林舒佳 实习生 杨露 叶倩 罗杰 李珏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