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余坤,19岁,宣威市来宾街道盘龙桃园村一名寒门学子,毕业于宣威八中,今年高考528分,没有如愿考上理想的大学。8月4日下午,拿到哈尔滨学院金融专业的大学通知书,小伙子和家人喜忧参半。“如果有一天我的理想被风雨淋湿,你是否愿意回头扶我一把?”余坤不甘心放弃学业,这些天和家人一起为学费努力着,东拼西凑攒学费。 老师和家人的好帮手 “或许成人的世界太辛苦,所以需要从童年开始勇敢。”余坤如此开篇,调侃自己苦难的少年时代。余坤是典型的留守儿童,一岁多父母就常年外出打工,他和妹妹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穷苦娃娃早当家,从小到大,余坤没少吃苦,学习之余,就是为年迈的爷爷奶奶分担各种农活与家务。 小学时,余坤最享受的就是听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听恩师们娓娓动听的教诲,觉得那是最美妙的时光。课外之余,背上背篓上山割猪草,或帮爷爷奶奶背玉米、刨土豆、放牛,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被流淌的汗水浸湿。在家里,懂事的他帮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煮饭、洗碗、照顾年幼的妹妹,成为家里的小小男子汉。 初中三年,余坤选择了在学校当寄宿生,因为一个学期可以省下一笔不少的车费。他说自己很幸运,碰到了好多充满爱心的老师,让他内心总充满阳光雨露。勤能补拙,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余坤用行动督促自己,要做一个努力向上的人。每天宿舍内他总是第一个起床,叫醒同学一道读书;每晚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关好教室门窗。高中三年,余坤勤奋好学,严于律己。担任班长一职,成为老师的好帮手,管理好班级,2017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曾想放弃学业去打工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余坤在外务工的母亲因患肺部恶性肿瘤切除了其中一页肺。出院后,引发了系列并发症,需长期服药,母亲身体变得虚弱易病,丧失了劳动能力,连爬二楼都吃力。“原本就拮据的家庭,妈妈看病后变得雪上加霜,处处捉襟见肘。这次学费要1万元左右,全家人心急如焚,我的心里沉甸甸的……”余坤有些难受地说。 余坤心疼父亲。他说父亲在工地上卖力工作,汗如雨下,每次打电话过去时总在忙,父亲都是气喘吁吁告诉他:“等下我打回来给你,我现在有事。”余坤告诉记者,他曾一度有过放弃学业去打工的念头,觉得能一时减轻家庭负担。但他又不甘心就这样屈服于生活,他始终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咬咬牙很快就会过去。“我想做一个寒门‘贵子’!我清醒地知道,只有努力学习考上大学,这才是我唯一的出路。我向往大学殿堂,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可以拿到工商管理学硕士,找到好工作,改变自己和一家人的命运。” 变卖家中火腿凑学费 余坤的父亲余绍留,今年44岁,现在昆明一家工地打工。由于近段时间连续降雨,工地老停工,这可愁坏了余绍留——工地不开工,一个月三四千的收入难保。“小坤兄妹两个都很懂事听话,妹妹上初中,哥哥这次考上大学,砸锅卖铁也要供他读书,这段时间我到处在筹钱,可是费用还差一大截。”说起儿子,余绍留有些哽咽,他说亏欠孩子太多,自己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只愿儿女能好好读书,将来奔个好前程。 这些日子,余坤的爷爷奶奶更是心急如焚,想方设法忙着为他凑学费。周末街天,老人把家中一直舍不得吃的老火腿搬出来,扛到集市上变卖。他们还带着余坤,把地里尚待成熟的豆子一起拔了背到就近的市场上出售,一心想着给孙子凑够学费,不能耽误孙子上学。 泰戈尔曾说:“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难将照亮你的路。”余坤坚信,自己的梦想只是暂时被风雨淋湿,不要气馁,不要向命运妥协!带着梦想上路,总会雨过天晴,风雨后见彩虹。 本报记者 蒋琼波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