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生根,普洱市思茅区一棵生长了300多年的大榕树,无数棵倒生的枝干紧紧相连,独木成林,倒生根社区因此得名。作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这里有个好书记。现年56岁的李亚玲是倒生根社区党总支书记,10余年来牢记使命,坚守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服务群众无小事。家常里短,邻里纠纷,化粪池堵漏、绿化带生虫……居民的事她总是事无巨细,十年如一日忘我奉献,用汗水、泪水与智慧赢得群众的爱戴。 不忘初心 带着社区人员清理垃圾 时光不老,不惧风雨。“我们夫妻俩一起下岗,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当时迷茫、悲观,不知何去何从!就在此时,我走进了社区,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采访中,回忆起下岗到过往服务社区的一幕幕,南屏镇倒生根社区党总支书记李亚玲几度泪流,有心酸的泪水,更多的是苦尽甘来的激动之泪。 思茅地区水利施工队曾是思茅地区的明星企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是红火。李亚玲曾是这家企业的办公室主任,受人敬重。好景不长,由于经营不善,企业亏损,2003年水利施工队彻底改制,李亚玲夫妇同时下岗。此时,她刚40岁。面对命运的暴风雨,身为傣族姑娘的李亚玲天生倔强,没有被打倒。 经人推荐,她到倒生根社区帮忙,一来多少有点收入,二来还能帮群众办点实事。她放下昔日国企职工的光环,帮居民“跑跑腿”,为下岗职工办理档案、社保等事项的移交手续。一年多的时间,她经常往返社区,一来二去,对社区工作熟络起来。2006年,因为群众的信任与社区的推荐,李亚玲担任了倒生根社区副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李亚玲“一把火”都没烧起来,首先就被当头浇个透心凉。当时的倒生根社区管理混乱,环境脏乱差,垃圾堆如山,臭气熏天,人心浮躁。李亚玲带着社区人员清理垃圾,做社区保洁工作,用拖拉机清运垃圾52车次。由于整天到处带头清垃圾,很多人私下都称李亚玲是“垃圾大妈”。 一次,李亚玲向一个还算要好的朋友收取垃圾处理费时,竟遭对方一脸鄙夷,对方把钱砸到地上。此事让李亚玲伤心不已,委屈、退缩涌上心头。同样,有一商户也不理解垃圾处理费,恶言以对,最后李亚玲和同事还被锁在了商铺的卷帘门内。诸多委屈,让李亚玲心灰意冷,不想干了。“很多我曾帮助过的群众不舍得我走!”李亚玲纠结不已。 踌躇中,她走到了社区“倒生根”树下。看着雄伟的“倒生根”,李亚玲渐渐平静醒悟。“根深才能叶茂。我身为一名党员,为民的初心与使命怎能忘记?”李亚玲笃定初心,随后义无反顾地投入工作,她深知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就该立足本职岗位,用脚踏实地的行动践行初心。因工作出色,在2008年换届选举中,李亚玲高票当选倒生根社区党总支书记。2012年7月,被中共思茅区委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 2016年1月被中共云南省委表彰为“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2019年3月,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以心换心 把群众大小事放心头 用真心换真情,社区党组织正是从点滴做起。李亚玲当选倒生根社区党总支书记后,一心一意服务社区居民。当时的倒生根社区是有名的“三多”社区:改制企业多、困难居民多、老旧小区多。许多小区管理混乱,环境脏乱差,居民鱼龙混杂,邻里之间矛盾纠纷多,深更半夜调解矛盾纠纷是常态。社区党总支软弱涣散,许多改制企业的党员长期在外谋生、处于失联状态。李亚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下决心扭转局面,她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找问题、想办法、谋思路。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居民小区、街头巷尾都有她的身影。 以心换心,把群众大小事放心头,群众自然就和你亲。李亚玲在社区里有一个绰号:“黏粘粘”,只要是对群众有益的事,她就“粘”着不放,有时“粘”着群众,有时“粘”着领导,有时还“粘”着同事。看到群众有困难,需要帮助,她会“粘”着相关部门不放,一直去争取落实相关政策,她还“粘”着工作人员到群众家里去走访调查,直到帮群众解决困难为止。因为一棵树,李亚玲“粘”上了林业等相关部门。社区内的皮鞋厂小区,高大的榕树枝干已直抵屋檐,遇到狂风暴雨,周边住户十分忧心。由于普洱城区的古树名木都已做过普查登记,受到保护,不是想砍就能砍,需要多个部门进行审批方能修剪。李亚玲不怕麻烦,一个部门一个部门跑,一道程序一道程序报。遇到暴雨,不论多晚,她都会一个人前往查看。目前,相关手续已经陆续完成。 “她不是为自己的私事而来,而是为了居民群众的福祉拼尽全力,她‘粘’人‘粘’得让人心服口服。”南屏镇党委书记陈睿说,李亚玲尽心竭力为居民服务,让居民对党组织的信任日益增强,使居民获得归属感,也让她成为深受居民群众信任、尊重和爱戴的好书记。 “过去看到李亚玲,老远大家就喊‘黏粘粘’来了,意思是太难缠。现在喊她‘黏粘粘’却是褒奖,很亲切,说明我们的书记勤勤恳恳、锲而不舍地为民办实事,有这样的好书记是我们的福气!”56岁的皮鞋厂小区居民王水兰情真意切地说。 贴着心去 换来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秋天悄然而至,石榴红满枝头。在普洱南屏镇倒生根社区居民普会仙老人家门口,一棵10余年的石榴树,红石榴缀满枝丫。小区居民总喜欢聚在树下,其乐融融话家常。尤其是听闻李亚玲来了,大家就高兴地围过来,听她嘘寒问暖。 普洱创文时,罗朝荣家的违建在拆除之列。喝醉酒的罗朝荣跑到李亚玲家楼下大吵大闹。李亚玲没有慌乱,在身上抹上白酒走了过去。“你现在醉了,我也喝了酒,两个酒醉的人侃不拢,明天酒醒了再答复你。”罗朝荣回忆说,李亚玲非常耐心,用各种方式劝导和解释。“她不是一拆了之,而是真心帮助我解决实际困难,我家住房拆除违建之后出现了空墙体,她都帮忙修复,是设身处地为我着想。”酒醒之后,罗朝荣才知道原来考虑到他家的住房困难,在启动拆除违建前,李亚玲已着手帮他申请公租房,帮他的母亲申请低保,并为他联系了小区保安的工作。 长期扎根社区,李亚玲受到的误解和委屈实在太多,有的群众带着情绪来到社区,不问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就大骂一通。但她说:“我们有两个胃,一个是装食物的胃,身体要健康;还有一个是包容的胃,装居民不理解的一些气。只要我们贴着心去,同群众以心换心,就能换来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看着群众吵着来、笑着走,换来一声谢谢,心里很满足。” “群众信任我,我的心里总是暖暖的。”李亚玲说,和群众成了一家人,群众有困难都会先找她反映,矛盾基层解决,社区从没有发生相约群体上访事件。在丈夫自永兴眼里,李亚玲是社区里的“万人迷”。夫妻俩上街散步,一路上总有居民热情打招呼。看到妻子受群众喜欢,他由衷的骄傲。 在很多社区居民眼中,李亚玲和蔼可亲,不打官腔。李亚玲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倒生根社区充满了温情和活力,处处洋溢着相亲相爱一家亲的幸福场景。 根系不深、枝叶不茂。社区党总支就像倒生根社区那棵大榕树一样,将服务的根系深深地根植于群众之中,在零距离的服务中汲取了养分,在心与心的交融中获得了成长,随着这一根系的不断拓展和深入,社区党总支必定像大榕树一样,愈发枝繁叶茂,亲如一家。 本报记者 蒋琼波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