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凡
鸡枞是菌中之王,是难得的山珍,每年七八月份,鸡枞陆陆续续破土而出,尤其是雨过天晴,鸡枞就迫不及待探出头来与大自然亲密,鸡枞自然成了这个季节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捡到鸡枞没有?”“吃过鸡枞没有?”
说实话,尽管我也喜欢去找鸡枞,整天漫山遍野跑,天蒙蒙亮出去,戴上斗笠,披上蓑衣,挎着镰刀,穿着水鞋,或是傍晚时候出门,摸黑才回家,但从小到大,我捡到的鸡枞为数不多,真就是图个气氛,享受这翻山越岭的过程,不负夏天美好时光。
人与人之间讲究缘分,捡鸡枞也是需要缘分的,不是每个人出门都会有收获,往往经验丰富的人更容易捡到鸡枞。鸡枞热爱故土,安土重迁,只要它们的家园不遭到恶意破坏,来年依然在老窝里“卷土重来”。鸡枞也很守时,几乎是每一年的同一时间如约而至,偶尔提前或推迟几天,不过相差不会甚远。因此,老到的捡鸡枞人,每年都能与鸡枞准时邂逅,如探囊取物,像我这样的愣头青,只能顺着山坡、原野漫无目的展开搜寻,扒草丛,斩荆棘,运气好的话,也会有些意外收获。记得有一年我和堂弟去割草,在山上的草坪上休息,哪知就在休息的草丛里碰到一窝鸡枞,虽然数量不多,也就七八朵,不过看着一朵朵撑开的棕灰色鸡枞,散发着扑鼻的芳香,心里美滋滋的。
鸡枞可是检验生态环境的“仪器”,如果土壤被污染了,鸡枞就像长了脚似的,跑到环境优雅的地方落地生根。譬如玉米地、烤烟地,现在农民打农药来斩草除虫,它就会远离这些是非之地,跑到环境更优美的地方继续崭露头角。
传言鸡枞是白蚂蚁催生的,有灵性,有时候捡到鸡枞也未必都是盛开的,可能时机不成熟,还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有次叔叔在玉米地偶遇一窝鸡枞,刚刚冒出头来,舍不得就这样把它撬回家,于是在上面抛撒些青草掩人耳目,哪知等到第二天再去拿,还是原来的模样,似乎鸡枞也很腼腆,羞于见人,就不再生长了,等又过了两天,鸡枞还是无动于衷,丝毫没有生长迹象,相反它却慢慢地枯萎,腐烂在窝里。鸡枞的寿命不长,也就是三五天的时间,生命虽短,但固执得很。
其实在农村捡到鸡枞,不是所有人都舍得吃下肚的,物以稀为贵,鸡枞的价格往往很高,能卖到两百多一公斤,捡到一窝鸡枞,也就是发了一笔小财了,一公斤鸡枞可以换包大米了,不过更多的人宁愿把它当作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或是炸成鸡枞油,用鸡枞油炒菜、煮面条,那味道香香的,回味无穷。
写着写着,我有些嘴馋了,似乎闻到了鸡枞飘香,走,趁着夏雨初歇,到田间地里看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