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柒斤 三伏天穿上新买的吸汗、透气的棉麻T恤,想起中唐“铁血宰相”武元衡《赠道者》中的“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诗人是不是畅想酷暑也穿一件“冰冷如雪”的衬衣? 当然不是。武元衡是借用《诗经·曹风·蜉蝣》中的“麻衣如雪”描绘女子一身如雪的白衣,衬托此女的高雅素洁。不过,2000多年前的古人确实穿上了麻织品,否则《诗经·曹风·蜉蝣》怎会有“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呢?汉代经学大师郑玄笺:“麻衣,深衣。诸侯之朝,朝服;朝夕则深衣也。”并注:“谓之麻者,纯用布,无采饰也。”当然,诗中“如雪”之意并非如我所理解,但“麻衣”确有吸湿、透气、舒爽、散热之功效,故“麻布”又称“夏布”。 谈论麻衣的透气、散热,今人也许并不以为然。其实,我国原是火麻和苎麻的产地,麻由此被称为“汉麻”或“中国草”。麻布也是先民最早用以御寒遮体纺织物。史载:“古者先布以苎始……所为布,皆是苎,上至端冕,下讫草服。”《淮南子·汜论训》谓:“伯余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意思说,伯余(传说中的黄帝之臣)开始制作衣服、搓麻绳、捻麻线,手缠指绕编结成像罗网那样粗糙的衣服。西汉时期,麻纺精品与丝织精品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中东、地中海、欧洲,继而走向世界,成为出口的大宗商品。 探寻人工栽培苎麻历史,三国时吴国陆玑著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龟疏》解释得很到位:“缩根地中,至春日生,不岁种也”。“不岁种也”,是说苎麻是多年生草木植物,不需要每年重新栽种。此时苎麻的特性已为人们所认识,积累了种麻经验。因而,麻布发展极快。唐代诗人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写道:“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明太祖朱元璋堪称苎麻的超级粉丝,《明太祖实录》曰:“凡农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者倍之。有司亲临督劝,惰不如令者罚。”不种苎麻的每年要交罚麻布一匹。所以,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天工开物》说,无土不生。 麻极强的繁殖力,也被古人附会成具有生生不息的象征力。盼望传宗接代、世代荣昌的人们总乐意将祖宗庇佑有关内容与麻布相连;民间则以麻织物、麻器具驱鬼辟邪;连相命达书也托名“麻衣相书”,能赐人长寿的女仙叫“麻姑”。而麻布的洁白、洁净、阳刚等自古便招人喜爱。从金殿上百官的朝服到老百姓御寒遮体之物,无不飘荡着麻香。 诚然,由苎麻织出来的夏布,清凉吸汗,的确为伏天最理想的布料。诗仙李白歌咏:“吴刀剪采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晖。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稀。”诗圣杜甫点赞:“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诗鬼李贺也说:“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咏叹:“麻衣如再著,墨水真可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