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黎,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70”后。1997年从云南省卫生学校毕业至今,一直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从事护理工作,并由一名临床护士,成长为一名护理管理者。22年来,一幕幕让人感动的感情洗礼和一次次与病人并肩作战的经历,让康黎深深懂得,作为一名白衣天使,必须要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专业技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对患者大公无私的关爱。她和她的护士姐妹们夜以继日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迎来送往了一批又一批病人,出色地完成着护理使命。 护理状元 怀揣着一个坚定的梦想 当康黎还是一名年轻护士的时候,就怀揣着一个坚定的梦想:一定要成为一名能为患者解决病痛、带给他们温暖和希望的白衣战士。 前辈老师们勤奋严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潜移默化影响着康黎,她总是对自己的专业技术高标准、严要求,凡事都要尽己所能做到最好。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康黎曾先后两次代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参加全省护理技能大赛,获得过“云南省护理技术状元”和“护理技术能手”的称号,还先后获得全国护理专业“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云南省职工十佳能工巧匠”等荣誉。 而如今的康黎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人,也常常告诉年轻的护士们,医院这个大家庭孕育了每一个人,在这个大家庭里有老师们精心的呵护与培养,不断历练、成长,不断丰满自己的羽毛,不断积累人生的财富,这是一种职业匠心精神的传递,传递的不仅是要钻研精益求精的专业技术,还要有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 不忘初心 做病人心中的白衣天使 南丁格尔精神始终是康黎座右铭。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前辈们就告诉康黎:护理工作直接服务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岗位虽然平凡,但是使命高尚。秉承南丁格尔精神,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责任,尊重患者、服务患者,为病人解除痛苦。这,也就是护士职业的初心。 一位90多岁高龄的癌症晚期患者,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子女说:“特别希望父亲能安详、没有痛苦地度过最后的日子。”那段时间,康黎每天给老人做完治疗后,都会用热水给他擦擦身体,换上干净整洁的衣服,刮净胡须,梳好头发,修剪指甲,还不忘给床头柜上老人最心爱的那盆小花浇浇水,再拉着老人的手轻轻地聊几句。每次,老人都会努力挤出一丝笑容,用尽全力双手合十对康黎比作揖状,并用他那越来越微弱的声音说声“谢谢”。93岁生日那天,康黎和同事们为老人定做了一个特别的蛋糕,插上蜡烛来到病床前,为他轻轻地唱生日歌,歌声结束,没有掌声,病房里只听到嘤嘤的抽泣声,老人的子女和孙辈们早已泣不成声,十多双手紧紧拉在一起一遍遍地说“谢谢”,非要录下视频,说要永远珍藏这珍贵感人的画面。过完生日的第二天凌晨,老人安详地离去。早上康黎刚到病房,隔壁床位的病人就交给她一张纸,打开一看,只有一句话:“你就是我们心中的白衣天使,父亲走得很安详,谢谢!” 牢记使命 用热情和笑容面对病人 在医院里,每天都充斥着形形色色的病患,面对一张张被病痛折磨的面庞,面对当前矛盾一触即发的医患关系,有时也会麻木,有时也会冷漠,但初心在不断提醒康黎: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她要求自己:始终要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和温暖的笑容面对每一位患者。 一位刚退休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入院后情绪波动很大,脾气暴躁,连家属都不敢跟他多说话。康黎一面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及时、准确地安排各种治疗;一面耐心地做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刚开始,病人对她总是爱答不理,治疗也不配合,可康黎仍然每天带着温暖的笑容和关切的问候来到病房,悉心地做治疗和护理,耐心地讲解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慢慢地,病人病情平稳了,情绪也平静了,紧皱的眉头舒展了,开始积极配合治疗。病情需要病人安装临时起搏器,康黎耐心地做术前护理指导,消除了病人紧张焦虑的情绪。术后,她严密地观察、精心地护理、有效地指导,帮助病人顺利渡过危险期。她还找来科普资料,让病人懂得了今后如何做好自我保健和预防,终于看见病人舒心地笑了。这位病人频频夸奖康黎:“姑娘,我被你的真诚感动了,对病人既耐心又细致,随时能猜透我的心思,及时解决问题,做起思想工作来,更是一套一套的,让我心服口服,真是个好护士!” 患者心中 她像闺女一样亲近自己 “她对患者特别亲切,年纪大一些的病人都说,康黎就像自己的亲闺女一样。”省一院干部保健科洪熙护士长说,康黎取得今天的成绩,与她坚韧不拔、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关。 有一对离休干部夫妇每年都要到省一院住院,和康黎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他们心中,康黎就像孙女一样亲近。每次住院,老人都要拉着她的手说:“闺女啊,那么多年,我们看着你从一个小姑娘变成一个妈妈,天天都这样起早贪黑,忙忙碌碌围着病人转,常常下不了班,节假日不能和家人团聚,虽然你总是说这是你的工作,可是每天面对一张张病痛的脸、繁重的工作,你还一如既往能保持这样的心态和笑容,我们这80多岁的老人也觉得感动啊!”最近一次住院,二老已是85岁高龄,出院前找到康黎认真地说:“20年没写东西了,想重新提笔把你和你的小姐妹们感人的一幕幕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你们的辛勤和付出,也算了我的一个心愿。”后来,老人一次次让儿子用轮椅推着他来病房采集资料,把康黎和她的同事们看似平凡却又感人的工作事迹发表在报纸上。 康黎一直以来都这样真诚用心地对待病人,和很多患者、家属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像亲人一样维护患者的利益,耐心地为他们讲解健康知识、排忧解难,为构建和谐的医、护、患关系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同事眼中 她的护理总给人舒心感 “与康黎共事十余年,她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两个字:认真!”省一院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沙艳说,康黎对待每一件事都特别认真和用心,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精益求精,所以她对病人的护理总是那么舒心、温暖,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 一次,病房住进一位尿潴留的老年女性病人,入院时已十多个小时没解小便了,病人小腹膨胧,面容痛苦,眉头紧皱。责任护士小赵给病人导尿,可是过了半天却满头大汗地跑来找康黎求助。原来这个病人是畸形尿道,而且非常狭窄,用常规的导尿方法根本插不了尿管,尝试了各种诱导排尿的方法也没用,一旁的医生和家属都很着急。康黎沉思了片刻想到一个办法,她找来非常细的无菌导管,凭着经验和手上灵敏的感觉把导管插进尿道,再把尿管前端剪开,顺着导管将尿管慢慢送进尿道,当黄色的尿液顺着引流管缓缓流出时,在场所有的人都舒了一口气,连病人自己都流出了眼泪。 工作二十多年来,类似这样的事例多得连她自己都记不起来了。康黎始终保持一颗“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初心,与同事们一起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将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人文关怀的理念传授给年轻护士,不论是经她护理过的患者还是教过的年轻护士,总是对她赞不绝口! 本报记者 王劲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