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基层民警风采 法医,是一个神秘而艰辛的职业。与尸体打交道,为受害人伸冤,“死亡与血腥暴力”让生性如水的女性敬而远之。 在这个队伍里,女法医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但有这么一个女孩,为了追求自己心爱的法医事业,大学毕业后毅然做了一名扎根边疆、默默奉献的女法医。 她就是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公安局的女法医许昆丽。 案发现场,每一个蛛丝马迹都可能成为破案的关键,许昆丽耐心细致,一次又一次恢复重建犯罪现场,让死者“复活”,让尸体“说话”。 崭露头角 “放心,我可以!” 许昆丽看似柔弱,实则十分坚强。她不远千里来到了云南省最为边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城沧源,当时家里人都担心她无法适应这样偏远艰苦的工作环境,可没想到的是她在法医岗位上一干就是10余年。 谈到对许昆丽的第一印象,战友们最为称道的便是:她的心中时刻装着使命,只要工作需要,任何时刻她都能够第一时间奔赴案发现场。 2009年2月的一天,一男子因父亲酒后行为过激将其殴打致死,这名死者平日就爱喝酒,且酒后经常“惹事”,一直没有人报案。后来,村干部得知情况后才报了案。刑侦民警赶往调查时,死者儿子称其的确殴打过父亲,但并未将其打死。此时尸体的检验成了破案的关键,而尸体已经安葬,开棺验尸势在必行。在这关键时刻,许昆丽主动请缨,揽下了开棺验尸的任务,看着新法医是个小姑娘,领导及战友们都有了顾虑,怕她不适应,或是无力应对,她却说:“放心,我可以!” 开棺验尸时,众人避而远之,而许昆丽没有退缩半步。初涉战场,没有手忙脚乱,更多的是沉稳细致,仿佛战场上的老兵,让领导及战友们消除了顾虑。最终她不负众望,寻找到了关键证据,击破了嫌疑人的谎言。 环境恶劣 蹲在石堆上做尸检 沧源县地处云南省西南边陲,地形复杂,高山峡谷相伴分布,大部分乡镇、村寨交通条件较差,再加上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尸体的检验基本都“就地完成”,想在“舒适”的解剖室内操作基本不可能。面对简陋的验尸环境,许昆丽仍然细致、耐心、严谨地做好每一项检验。 2010年10月,辖区南滚河自然保护区内发现一具尸体。现场需车程4个小时再加上步行3小时,由于现场是原始森林没有路,上山下坡一不小心就要摔跤,路程太远,吃饭也只能在现场附近简单地烧火做饭。 来到现场,地势环境复杂,水流湍急,尸体已经高度腐败,只能就地尸检。许昆丽蹲在石堆上给尸体做检验,石头圆滑,稍有不慎便有掉落河中的危险,但她小心翼翼,依然专注工作。 2018年9月,辖区班棚老寨公对叠山上发现一具尸体,许昆丽与同事驱车1小时后又继续步行爬山2个多小时到达现场。山路太险太陡,许昆丽体力不支休息了几次,同事们看着觉得心疼,纷纷伸出援手,她内心涌出了些许愧疚,咬咬牙继续向前方走去。到达现场时天色已昏暗,许昆丽在天黑前抓紧做了尸表检验。 在这样一次次艰险的现场勘查中,长期的坚持锻炼出许昆丽不可磨灭的意志和与日俱增的坚韧。 坚守岗位 参与检验尸体550余具 作为一名女法医,许昆丽克服佤山交通不便、山路崎岖、雨天路滑等种种困难,默默地坚守在法医工作岗位上。法医岗位10余年来,许昆丽先后参与检验尸体550余具,进行损伤程度鉴定1000余人次,进行毒品检验6400余份、参与交通事故尸体检验220余次,采集录入DNA信息4500余份,出具鉴定文书4000余份。 除了法医这个身份外,许昆丽还身兼局里心理咨询师一职,她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为民警组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为心理评分较低的在押人员做心理咨询。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作为刑警队的一份子,许昆丽还主动参与到刑侦、审讯、抓捕等工作当中,遇有突发事件也总能够看到她的身影。 她舍家为民,却留下了永远的遗憾。因为工作地是远离昆明800公里的小县城,再加上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回趟家实属不易,更不可能奢望在父母身旁尽孝。2018年10月,父亲离世,许昆丽终究没能及时赶回见父亲最后一面,对于父亲的愧疚,她只能永远埋藏于心。 许昆丽总说:“青春是短暂的,只有尽情燃烧才无愧于灿烂的人生。”也正如此言,她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朴实的本色,在许昆丽的心中,她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许昆丽就像一朵边陲的铿锵玫瑰,绚烂绽放。 实习记者 马雯 实习生 杨丽燕 陈龙菲 叶倩 文 警方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