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9月05日 星期四
第A14版:副 刊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19年09月05日 星期四
人生絮语
我的写作经历

    □刘小明

    我已写作几十年了,此生能冠以“作家”头衔,侥幸!尽管至今没写出多大名堂,仍笔耕不辍。

    在我16岁那年,母亲与我闲聊时,突然谈起我的伯父,大意说是伯父因为坚持写日记,在新中国成立后以“文化人”身份被政府安排了工作,并且工资与县长一样高。听了母亲的讲述,我觉得写日记挺有意思,也就开始了写日记。所经所闻所感,每天必写,平铺直叙,简单明了。写着写着,开始对书报有了兴趣,劳动之余,读读书报,写写日记,一直坚持了十几年。日记由短到长,由浅到深,逐渐对社会上的人与事有了更大的兴趣,更深的剖析。

    改革开放后,书、报、杂志的发行量增多、增大,为了把自己的日记写得更好,每天下班后坚持几个小时的读书,读得多了,写得自然也越来越好了,于是便想写稿投稿挣稿酬。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投稿都是手写外寄,起初的一年多,我写的草稿16开纸至少有一尺厚,断断续续投出去,没有一篇被采用,但那时都有编辑的退稿笺,有的是编辑手写的,有的是打印的。1983年,突然有两篇文章被采用,一篇刊登在《黄金时代》杂志,一篇刊登在《河南工人报》,前者稿酬8元,后者稿酬5元,那时我的月工资是30元。这么可观的收入,更增强了我的写作信心。此后又陆陆续续发表了几十篇作品,令人兴奋。1990年加入焦作市作家协会,1998年任济源市作家协会理事,2000年加入河南省作家协会。

    2014年退休之后,我订阅了十几份文学报刊。现在报纸杂志的数量比原来数十倍增加,写作的人数却数百倍数千倍增加。电脑邮箱投稿,一篇两篇,十篇八篇,连半点音讯也没有。过去写稿人少,现在写稿人太多,想发一篇作品的确很难。

    猝然,我在手机微信中发现有网络平台征文,一家两家三家,我加入了十几家,每次投稿,从未失败,篇篇刊发。他们的稿费来之读者的打赏,他们评奖,评的是读者点击量和打赏率。每次打赏就那么几十元,人家还要扣去一半作为平台使用。

    一次我为了提高点击量,把刊发的一篇作品转发一个400多人的大群,一天之后打开一看,点击量没增加多少,我算是彻底失望了,真是作家群里少作家,朋友圈里少朋友。随即,我只剩一个“济源作家群”,其余十几个所谓的微信作家群全部退出,原来的朋友圈删去近一半。

    后来逐渐摸索出,写作平台还是很重要的,没有好的平台就不可能有好的功绩。好的平台还是挺激励人的。我向“纪检监察内参”公众号呈过几次稿,阅读量都是三千多四千多,向“华文原创小说”呈稿,阅读量都在几千甚至过万,这对我是极大的鼓励。原来不是自己作品的原因,而是平台的功用。

    往昔回忆,今日感叹,数不尽道不完,写作的冲动一波连一波,创作的灵感络绎不绝,我一直在兴奋和激动之中。再苦再累再难,难灭我的写作激情。写作是辛苦的,文学是神圣的,为了追求神圣的目标,我给自己制作了一个闪着金光的大奖杯,一直储于胸中!

    (作者原工作单位:河南省济源市职工子弟学校,68岁)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