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非遗项目保护单位积极组织非遗项目传承人,参加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省非遗中心等组织的各类非遗展览、展演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17-2019年全州参加了北京、成都、上海、杭州、重庆、武汉、青岛、济南、德令哈、昆明等省内外城市举行的各类非遗展览、展演活动近百场,参演人员300余人。全州各县市举办规模不等的非遗展览、展演活动70多场,融合非遗项目的展演活动1100多场次。非遗专题博物馆接待观众量近10万人次。 从具体情况来看,2017年云南省“文化与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主场活动在大理举行,全省35个传统歌舞乐项目和20个传统技艺类项目进行了集中展示、展演;2017至2019年,连续参加了在楚雄州举办的民族赛装文化节,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7年12月15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三次外长会在大理举行,会议期间,举办了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演,大放异彩;2017年至2019年,大理州全省非遗联展分别在剑川、永平、祥云举行,每场分别有来自全省各地的40多个传统技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和50名代表性传承人参展参演,让观众近距离感受非遗之美;2018年4月至5月,与省民族博物馆联合举办了《“蓝白之上,三春锦绣”白族扎染传统工艺抢救与创新传承展》;6月在昆明市举办的南博会上,大理5个项目参展,为南博会云南非遗展示增光添彩;2019年4月,“风花雪月——大理白族的前世今生”展览在浙江省博物馆开展,25件非遗传承人制作的精品参展,12名传承人到现场展示技艺;6月,组织传承人参加在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举办的全国民族自治州民歌、服饰邀请赛。从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昆明理工大学主办、大理州非遗保护中心支持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白族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巡展”先后在北京、深圳、上海、苏州、天津、黄山、重庆、昆明等10个城市举行,让白族传统工艺之美走进了都市,展现了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本报记者 秦蒙琳 通讯员 杨曦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