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项目牵头 勐腊发展按下“快进键” 泛亚高速公路勐腊段、勐腊民用航空支线机场、新型浓缩乳胶深加工综合开发项目、跨境肉牛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项目、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医院……这片希望的热土上,一批代表着勐腊未来发展方向的重点项目正在推进。这些项目特征显著——影响力大、贡献度高、带动性强,由这一个个项目开始,勐腊的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两大重点项目做支撑 橡胶深加工 让优势产业焕发新生 云南是中国天然橡胶的主产区之一,而版纳种植面积占整个云南种植面积的52.57%左右。随着市场国际化、需求个性化和品质高端化,云南天然橡胶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也正因为如此,云南云锰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中胶永生东南亚乳胶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勐腊投资建设的新型浓缩乳胶深加工综合开发项目被寄予厚望。 在勐满镇工业园区项目施工现场,浓缩乳胶车间收胶台、收胶池、集聚罐等建设已完成,离心机设备已安装44台;乳胶手套、枕头车间、成品仓库主体建设已完成,正进行室内外装修及地坪施工。现场负责人介绍,年内,乳胶枕、乳胶床垫生产线将生产,有着国际品质的乳胶产品就将进入市场。 项目占地491.34亩,一期将建成年产2万吨浓缩乳胶、年产2000吨胶清胶、年产5亿个天然乳胶避孕套、年产乳胶垫15万床,乳胶枕头100万个的生产能力;二期将建成年产2万吨浓缩乳胶、年产2千吨胶清胶、年产1亿副乳胶手套、年产1亿根医用导管的生产能力。项目概算总投资12.6亿元,项目的实施将促进云南橡胶深加工科研技术的研究开发,使云南橡胶深加工技术与国际水平接轨,改写云南省没有新型浓缩专用乳胶的生产历史。 创新型项目 让高速发展成为可能 我国肉牛资源不足,消费需求旺盛,牛肉价格居高不下。而周边国家缅甸、印度、孟加拉国等国家肉牛资源十分丰富,牛存栏达3.5亿头以上。在此背景下,云南省向国家农业部、海关总署、商务部和国家质检总局提出规范化运作跨境肉牛疫病区域化管理的试点申请。在国家部委的支持下,创新开展这一项目的机遇落在了勐腊身上。勐腊跨境肉牛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项目落地勐满工业园区,该项目由境内和境外两部分组成,项目境内部分共分为隔离检疫场、屠宰厂和精深加工厂三个部分的建设内容。项目计划投资12.2亿元(其中屠宰加工项目11亿元,隔离场项目1.2亿元)。 目前,项目一期已接近尾声,整个项目建成投用后,能够满足年屠宰50万头肉牛规模需要。该项目也是西双版纳州在建项目中规模最大的项目。 新型浓缩乳胶深加工综合开发项目和年进口50万头境外肉牛隔离检疫和屠宰加工一体化项目一旦投产运营,两个企业一年的利税可以和勐腊现在的财政收入相比拟。对勐腊县来说,这无疑是发展机遇期最好的助推器。 未来,这些项目将给勐腊带来巨变 1 勐腊支线机场 勐腊支线机场旅客吞吐量预测近期为30万人次,远期为80万人次;年起降架次预测近期为3300架次,远期为8400架次。项目目前已完成预可研阶段工作,机场拟选址地距离县城25公里左右,全程高速公路,20多分钟可达。 2 勐腊至勐满口岸高速公路 腊满高速是我国通往老挝、泰国的重要陆路通道,也是西双版纳州成立以来的第一条地方高速公路项目。项目全长49.02公里,对完善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路网规划、加速国际大通道建设、促进东盟经济贸易往来和滇南地区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3 玉磨铁路磨憨火车站项目 磨憨站年旅客发送量近期48万人,远期96万人,建成后将是一个连接国内外客货运输的综合性口岸车站,将使磨憨的战略优势更加凸显。玉磨铁路建成后则是云南省乃至中国通向老挝、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重要国际大通道的连接线。 4 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医院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勐腊县新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西片区,占地118.9亩,设置床位498张。项目将建成面向东南亚的一所综合型医院,满足高水平医疗需求。项目已完成前期手续报批,正在推进初步设计工作。 5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 根据目前西双版纳各中等职业学校、师范院校、技师学校的办学现状,做出集中共享教学资源、整合优化服务设施的办学理念,在已建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的基础上,建设西双版纳职教中心、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医药学院、西双版纳州技工学校(以下简称“大学城”)。大学城项目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西双版纳州中高等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可满足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人才供给、教育事业进步与发展的需求。 6 南腊河滨水景观综合开发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整治、道路及桥梁、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环境景观、景观照明等工程建设及雨林古境、雀舞南疆、佛泽南腊、茶马古源、百傣同源5个主体区。项目建设将对南腊河河道进行整治,保障南腊河流域建城区内不受内涝洪水的威胁。同时,改善南腊河整体空间形象,提升未来城市发展新区的环境空间品质。 4年埋首砥砺 勐腊(磨憨)试验区“蓄力冲” 搭建中老战略合作的重要平台,“通道”是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成果也将惠及各方。4年来,一批又一批重大项目开花结果,一座又一座园区蓄势待发,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建设,显示着开放的态度和改革的决心。4年埋首苦干、砥砺前行,优势叠加的“国字号”试验区,将推动区域经济朝着更加光明、开放与包容的方向前行。 档案 2015年7月16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云南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成为我国第五个、云南第二个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实施范围为磨憨经济开发区(含磨憨镇)和勐腊镇、勐满镇、勐仑镇、勐捧镇、关累镇全境,以及勐伴镇、易武镇、象明乡、瑶区乡的部分区域,总面积4504.74平方公里,人口近30万人。 试验区都干了什么? 激发改革新活力 试验区首要做的,就是探索县区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勐腊县组织编制试验区各类规划及方案。目前,试验区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园区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4个专项规划已经完成,现正在全力完成报审工作。 在行政审批方面,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进一步划转和集中审批服务事项, 43个部门和单位742项行政审批事项进驻实体政务大厅,入驻单位及事项量居全省之首,实现了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将审批流程和环节、审批条件和申报材料压缩1/3以上,在法定时限的基础上实现总体提速70%以上。据试验区行政审批局局长仓绍恩介绍,原来要3-5个工作日才能办好的投资审批项目备案证,通过并联审批,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1个小时就能办好。 探索出台《县区支持园区开发建设的若干政策(试行)》《县区关于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法治环境的10条措施》等优惠政策,不断改善投资、旅游、创业、营商等软环境。 优势叠加助发展 勐腊县境内有面向老挝开放的国家级口岸——磨憨口岸,中南半岛腹地和东南亚各国经湄公河进入我国的第一港——关累港;有勐满、曼庄、新民等多条重要陆路通道,有穿境而过的昆曼国际大通道、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和泛亚铁路中线,是我国通往中南半岛国家最便捷的陆路、水路通道。 “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叠加,让勐腊从发展的末梢变为了开放的前沿。”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胡平杰说,试验区成立4年来,用好优势的同时,在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上下了不少功夫。交通方面,联通我国与中南半岛各国综合性交通枢纽正在形成。水利方面,关累纳甲河水库、勐满田房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市政方面,城乡统筹步伐加快。 加快沟通与合作 试验区全力抓好口岸功能建设。积极申报关累港为国家级一类口岸,勐满口岸成为了全国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现正在准备申报国家级口岸。 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启用中国(云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全面推行旅游团队网上报检,旅游团队人均通关时间由原来的45秒缩短为12秒。启动中老双边边防检查人员自助通关系统和老挝车牌自动识别、车辆信息化管理、人员智慧信息化管理等试点工作。针对中老铁路建设物资、鲜活产品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办理进出口手续,对8小时外要求通关的进口新鲜水果,安排人员加班办理,确保较高的通关效率。 五大功能定位成绩显著 试验区设立之时承担着五项重要功能定位,设立以来,五大功能定位方面都有不俗表现。 中老战略合作的重要平台建设 2018年,对外经济贸易总量完成367.94万吨,同比上升5.15%。对外经济贸易总额完成22.24亿美元。设立以来,随着国家级、省级和试验区不同层级的沟通与交往,中老战略合作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不断深入。 联通我国与中南半岛各国的 综合性交通枢纽建设 目前,小磨高速改扩建完成通车,国道213线(勐腊段)改造工程顺利竣工,玉磨铁路(勐腊磨憨段)、腊满高速公路和澜沧江-湄公河四级航道整治稳步推进,沿边高速勐醒至江城段开工建设,远关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勐腊机场完成选址报告评审。设立以来,试验区发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联通我国与中南半岛各国综合性交通枢纽正在形成。 沿边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建设 设立以来,纵观全县经济发展指标就能看出,通过试验区建设这一推手以及新型浓缩乳胶深加工综合开发项目、跨境肉牛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项目等重大项目的示范带动,勐腊县将成为西双版纳州新的经济增长极。 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建设 2017年,勐腊县通过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县区森林覆盖率从86.24%上升到88%。目前,勐腊天蓝、地绿、水清,县域整体环境质量持续优良。并且,在中老边境建成4个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区,开创“保护无国界”跨边境联合保护大格局。 睦邻安邻富邻的示范区建设 与东南亚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目前,800多名老挝、缅甸学生在勐腊县区中小学就读。设立以来,双方交流广泛,老挝、缅甸在勐腊求学和毕业生在国内大中城市就业的比例也逐年增加。而在老挝万象,在当地经商、居住的中国人已经超过当地人。 今后,试验区要这么干 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与老挝、缅甸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五大基础网络和口岸配套设施建设,破解发展瓶颈制约,全面提升对勐腊(磨憨)试验区发展的保障能力。 全力深化对内对外合作水平。将勐腊(磨憨)试验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的重要平台。 全力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以特色农业和生物产业、进出口加工业、 文化旅游业、商贸物流业四大产业为重点,建成一批集中度高、关联性强、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外向型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 全力营造高效便利的投资环境。努力把勐腊(磨憨)打造成为投资环境、旅游环境、创业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全力推进中老合作区建设。探索创新监管方式和监管防控体系,推进人员、货物、交通工具往来便利,打造中老自由贸易区。 本报记者 闵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