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经是哈尼族“小瘦子”,入伍后是部队的“全能标兵”“特战尖兵”;大学期间,他获得了国家专利、国家级创业奖项,还获得了“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今年大学毕业后,他去了一家刚开始月薪只有2000多元的旅游公司。他就是靠资助读完大学的“山里娃”普正华,他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 24年前,普正华出生在红河州金平县马鞍底乡的一个叫马拐塘的哈尼山村。马鞍底乡地处中越边境,是一个集边疆、山区、多民族的贫困乡。直到5岁,普正华才开始说话。受益于国家教育扶贫全覆盖政策,普正华有机会实现了上学梦。 学习上,普正华比较能吃苦,也比较喜欢动脑。一次,小学班主任从县城给她姑娘买了一套漫画书,普正华看到后很入迷,那是他第一次看到漫画书上有很繁华的城市,也是从那时起,普正华憧憬并向往大城市的生活。 2013年,普正华通过不断的努力,成为了有700多户人家的马拐塘村第一个本科生,考入了云南大学商旅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同年,一直生病的母亲离世,普正华完成了母亲生前最大的愿望。“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母亲已经进入尿毒症晚期,治疗需要好多的钱,家人其实那个时候想过不让我读书了, 我母亲坚持要让我把书读完。” 普正华说。 后来,20岁的普正华怀揣着乡亲们东拼西凑的1万多元,到昆明求学。大二时,怀着对部队的向往和从小生活在边境上,对军人保家卫国的崇敬之情,他携笔从戎,进入陆军某部队服役。 服役期间,普正华两度参加集团军“特种侦察兵比武集训”,曾赴国际特种兵综合训练场、滇中腹地、热带雨林等地多次执行重大军事任务。 一次,普正华在意外中两个膝盖粉碎性骨折,手术后,他还是站了起来。经过刻苦训练,他成为了屡获嘉奖的特种侦察兵。回首过去, 普正华觉得母亲的坚持一直影响着他。 “她患了尿毒症之后动了手术, 她很疼,她当时就是抓住我的手臂,整个手都抓青了抓紫了,但她嘴里面就一直咬着一根木头,从来不会喊一声疼。直到去世时,她都没有喊过一声痛,就是这种很坚持的力量。”普正华认为母亲对他产生的影响最大,虽然不在人世了,但希望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够去帮助别人,因为别人也曾经帮助过他。 特种兵训练结束,普正华回到云大,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大学期间,他参加的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屡屡获奖,他组建的云南大学射击队,获得驻昆高校军事技能竞赛精度射击一等奖。2018年9月,他担任呈贡区2018年入伍新兵役前训练教官,顺利将所带兵员全部送入部队。 毕业后,普正华成为了旅游公司一名专门从事旅游线路设计的产品经理。普正华说:“我希望是能通过长远的(规划),现在整个旅游的大趋势在增长,我家里(乡)的旅游势头也发展得很猛;希望能够把外面的一些资本或品牌引进来,我不敢说整个家乡,但能改变到整个村子那是最好的。” 哈尼小伙走在他的追梦路上,哈尼族的人们也正走在幸福的路上。普正华的老家马拐塘村,计划2019年全村脱贫。 “我觉得普正华身上最突出的,就是一种朴实的爱国精神、一种刻苦学习的精神,还有一种奋斗的精神。”普正华的老师如此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