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10月15日 星期二
第A04版:观察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19年10月15日 星期二
云南VS贵州 旅游这场考试 我们能学些什么


大观公园游客如织 本报记者 张彤 摄

    2019年国庆黄金周,旅游,作为年年“必考科目”,各省区市交出了不同的答卷。

    据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10月1日至7日,云南省共接待游客2712.3万人次,同比增长21.1%;全省共实现旅游收入215.9亿元,同比增长22.1%。但值得注意的是,据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国庆假期,贵州全省接待游客2855.77万人次,同比增长23.91%;共实现旅游收入434.05亿元,同比增长30.69%。接待游客多出143.47万人次,但收入却是云南的两倍。

    数据背后,云南和贵州分别取得了怎么样的成绩单,有什么亮点,又有什么值得对方学习和借鉴,许多问题,仍值得细细考究。

    差距在哪儿?

    贵州旅游人均消费1520元

    云南则为796元

    据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2019年国庆期间全省共接待游客2712.3万人次,同比增长21.1%。全省共实现旅游收入215.9亿元,同比增长22.1%。其中,接待过夜游游客497.1万人次,同比增长1.1%;接待一日游游客2215.2万人次,同比增长26.8%。国庆期间全省共接待口岸入境一日游游客20.6万人次,同比增长11.9%。

    景区方面,国庆期间全省纳入黄金周制度的22个主要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128.8万人次,同比增长11.5%。丽江玉龙雪山、昆明石林、云南民族村景区接待游客量居全省前三位,分别接待15.2万人次、11.9万人次和10.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7.4%、20.8%和12.9%;此外,普达措国家公园、腾冲火山热海、世界恐龙谷、元谋土林、罗平九龙瀑布等景区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15%以上。

    而据各地文旅部门公布信息显示,从收入来看,今年国庆,有9个省份旅游总收入超过400亿元,贵州名列第七,云南则排名15位。从消费来看,今年国庆假期,贵州旅游人均消费为1520元,高于江苏的1268元、北京的1213元、上海的1109元,云南则为796元。而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显示,2019年国庆假期全国旅游人均消费为831元。

    亮点有哪些?

    全省各地旅游市场平稳快速增长

    全省各地旅游市场呈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态势,文山、曲靖、临沧、红河、楚雄等地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20%以上。全省共11个州市接待游客量超过100万人次,昆明、红河、玉溪接待游客量居全省前三位。与此同时,保山、丽江、怒江、昭通等地接待游客量同比增幅在10%以上。此外,德宏、普洱、西双版纳、大理、迪庆等地接待游客量较去年同期相比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其中,大理州接待游客155.6万人次,同比增长3.3%,居全省第四位。

    智慧旅游方面,黄金周期间,“游云南”运营体系和服务体系为游客提供超1700万次服务,平均每天服务次数近250万次,为游客提供景区导览、门票、直播、攻略、美食、拍照识花等功能;“游云南”平台共收到退货286件,涉及金额2663668.5元;接受旅游咨询和投诉457起,办结率为100%,平均办结时长为2小时19分。

    在云南今年国庆假期交出的答卷中,红河州无疑是一匹黑马。据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今年国庆期间,红河接待游客401.8万人次,同比增长34.4%,居全省第二位,实现旅游收入35.5亿元,同比增长41.4%。

    今年国庆黄金周运输期间,昆明至河口“复兴号”动车的开行,为滇南旅游注入新动力,昆明至蒙自、河口方向客流增幅最大,据统计,昆明至蒙自、河口方向发送旅客32.4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9.6%。而进出红河州的自驾车也达272.7万辆次,居全省第一位,同比增长40.5%。

    自驾游是红河州旅游的亮点。据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的信息显示,2019年国庆期间,推出了滇越边境风情自驾之旅、哀牢山-红河谷探秘自驾之旅、多彩世界遗产自驾之旅、梯田景观文化之旅、北回归线穿越之旅等自驾线路,涵盖了全州主要景区景点,以此吸引自驾游客。

    旅客能享受到的优惠也不少,红河州积极联动“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通过“游云南”App订票,可享受到20%的门票优惠;泸西阿庐古洞风景区门票由120元下调至90元(含游船、缆车、观光车票)。

    国庆期间,河口、建水、蒙自等滇南旅游热门地区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河口中越文化美食节、建水孔子文化节,蒙自国际马拉松、蒙自碧色寨游等一系列活动贯穿国庆假期,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旅客前往。

    游客体验

    贵州 景区服务好,保留原生态风貌

    今年十一假期,昆明市民甜咪西选择乘高铁到贵阳旅游,从昆明南站出发,到达贵阳北站。恰逢国庆出行高峰,到达昆明南站时,她遭遇了4个停车场的4个入口都无法驶入,好不容易停到地下车库,却面临要从站外走到站内的窘境。

    到达贵州,朋友已经在此等候。甜咪西发现,贵阳北站的标识比昆明南站明显一些,朋友说了等候地点,她顺着标识很快就找到,并与朋友顺利会合,但在昆明南站,地上停车场与地下车库的标识模糊,车辆如果停在地下有些“难找”。

    贵州的景区,令甜咪西印象深刻。首先是服务很好。当天她选择和朋友自驾前往4A级景区,天河潭风景区门票售价10元,买票时售票人员亲切地提醒,景区内有一个乘坐游船游览的涵洞,要收取船票费用,但今天等待时间很长,建议不要游览。在景区内卫生间很多,并且每个都放有纸巾,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游客的烦恼。其次是贵州景区人性化。天河潭作为自然风光类景区,飞瀑、清泉、石桥相映成趣,上山下山时,可以搭乘景区修建的电梯,让甜咪西感到轻松惬意。在贵州省博物馆参观时,一个大屏幕将贵州的景区风光、民族风情做了集中展示,让游客很轻松地了解每个季节可以玩什么。

    “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很多景区保留了原生态风貌。”甜咪西说,山内村落的客栈、餐厅经过统一开发,以维持数量和品质来保持村落的原貌,整个村落的人并没有全部参与到旅游经营中,该耕种的耕种,而不是一个村都变成商店的无序开发。

    “当地人的生活习性很好地保存下来,游客看见最原生态的风貌。”这一点,同样去过贵州旅游的浩浩也感同身受。到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是他这段旅行最美好的记忆。苗寨建在半山腰,村民们牵着驮满物资的马缓缓出去归来,随处可见身着民族特色服饰的苗族人,“一言不合”就拉着游客跳起苗族歌舞,长桌宴也完全按照传统规格进行,他充分体验到了原汁原味的苗族生活,真切感受到当地淳朴真实的民风,这也让他对贵州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如果有机会的话还会再去一次。”浩浩笑着说。

    云南 交通便利,智慧旅游凸显

    浩浩是新疆人,到贵州旅游完毕,他启程到云南念书,趁着这个契机,他也逛了逛云南。

    到丽江古城时,他通过“VR游云南”便捷地看了古城的路线,提前规划旅程。“丽江古城比贵州苗寨现代化了很多,但可惜的是,古城里更多是吸引游客的商业店铺,除了可以看到纳西族风格的建筑,基本感受不到纳西族传统文化和他们的日常生活,丢了些许人文历史。”浩浩说。

    浩浩说,到苗寨体验原生态风貌,要乘坐大巴车走盘山公路,他会晕车,游玩体验在路程上大打了折扣,但云南交通更便捷,火车、汽车、飞机可通往大部分景区,旅程有了更多选择和舒适性。

    “继续前往大理,从机场到古城区的大巴上,免费安排了当地穿着金花服饰的导游跟随,一路上给游客讲解景点详情、如何乘坐交通工具等基本都是有问必答,我觉得这样的服务很人性化,充分展现了云南人民的热情好客。”浩浩回忆说。游客出门在外,最怕遇到宰客的司机,大理旅游服务平台的公众号给了他很大的帮助,“智慧旅游的平台打通了线上、线下,线上可以非常方便地租车或者购买旅游大巴的车票,线下到达指定乘车点就可以快速乘车到达景区,省时省力。”

    在云南,浩浩最喜欢的景点是西双版纳的野象谷。“在野象谷,我看了妙趣横生的大象表演,我是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大象,从来没想到能亲手摸到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人和象的和谐共处。野象谷里还有一个很大的蝴蝶园,里面有数不尽的蝴蝶围着你翩翩起舞,蝴蝶偶尔飞停在身上的感觉很美妙。除了蝴蝶,还有七彩山鸡、长臂猿、黑天鹅、穿山甲……在野象谷真的可以感叹自然的神奇,物种的丰富,是一个非常值得一去的景点。”他表示,在云南的旅程还深刻体验了彩云之南的魅力,满意度较高。

    大数据

    2017年国庆假期

    贵州接待游客数和旅游收入就拉开了与云南的“两倍距离”

    云南

    共接待游客2015.36万人次

    同比增长36.92%

    共实现旅游收入141.14亿元

    同比增长46.23%

    贵州

    共接待游客4614.54万人次

    同比增长42.10%

    共实现旅游收入305.27亿元

    同比增长43.52%

    2018年国庆假期

    云南

    共接待游客2238.98万人次

    同比增长19.95%

    共实现旅游收入176.74亿元

    同比增长40.6%

    贵州

    共接待游客4934.1万人次

    同比增长32.74%

    共实现旅游收入332.11亿元

    同比增长35.76%

    2019年国庆假期

    云南

    共接待游客2712.3万人次

    同比增长21.1%

    共实现旅游收入215.9亿元

    同比增长22.1%

    贵州

    共接待游客2855.77万人次

    同比增长23.91%

    共实现旅游收入434.05亿元

    同比增长30.69%

    深度观察

    市民声音

    贵州旅游和云南旅游

    各有特点,值得互相学习

    “作为一个贵州人,家乡是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的省份,主推有特点的民族风、山水田园风,是一个值得探险的地方,它的旅游特点非常多。”在云南生活过几年、家住贵阳的雪雪由于热爱旅游,因此颇有自己的看法。

    据雪雪介绍,贵州主打苗族、侗族等人口数量大、地域分布多的民族风情,以苗寨、侗寨的形式吸引游客,较为出名的有西江千户苗寨和肇兴侗寨,可以观看苗家舞和侗族大歌,这些原生态的小山村也通过贵州旅游扶贫的特色脱贫路致富,从贫困村变身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游客最向往的原生态民族风。

    避暑旅游是贵州的亮点。“爽爽的贵阳、凉都六盘水气候宜人,空气质量特别好,夏天真的很凉快。”雪雪说,令贵州避暑旅游名声大噪的,应该是一波“精准”营销,2018年7月16日至9月30日,贵州针对“十省区市”居民推出了收费旅游景区门票挂牌价5折优惠、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行驶贵州境内高速公路实施5折同行优惠;2019年6月15日至9月22日,也实行了此优惠,助力了贵州避暑旅游品牌打造。

    红色文化旅游也是贵州的亮点。“黎平会议会址纪念馆、遵义娄山关、毕节鸡鸣三省、乌江渡口遗址……”雪雪说起这些景点如数家珍。

    在她的眼里,贵州旅游很大的努力是全域旅游规划,将整个旅游资源结合起来,沪昆高铁贵州段的开通,使得游客入黔更加便捷。2019年,贵州开通黄果树—西江千户苗寨—朱砂古镇—梵净山旅游高铁专线,形成城市到车站、车站到景区间的无缝衔接,极大带动旅游发展。

    贵州的老牌旅游点有“新举措”,例如,自2019年6月6日起,黄果树景区正式实行实名制分时预约购票;也有“新业态”,例如,到猴耳天坑考古、露营都是不错的选择。“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贵州对外也在不断宣传自己,以贵州歌舞、山水吸引游客。

    不过,雪雪也介绍,在贵阳、安顺等地,或是老牌的旅游点,相关设施很齐全,住宿很方便,但在苗寨、侗寨可能麻烦些,“在数据之外,贵州旅游和云南旅游各有特点,值得互相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行业声音

    在旅游行业上

    云南应进行思路转变

    一位旅行社人士告诉记者,国庆黄金周的旅游数据,因技术、统计口径不同会带来偏差,不能全看数据。近几年来,“贵州旅游超过云南旅游”已经形成了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但以业内人士的眼光来看,贵州旅游要超过云南,还是有一段时间和距离要去走,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旅游管理的力度。

    “2017年4月15日,云南制定出台了旅游市场秩序整治22条措施。3年来,云南旅游的重心在整改,与此同时,其他省的旅游重心是放在推广上。”该业内人士说。

    不过,数据证明了贵州在努力赶超云南,甚至某些方面已经实现了超越。贵州旅游和云南地处同一板块,都有众多少数民族风情,天然就是云南旅游的重量级竞争对手,贵州的优点对于云南来说有非常高的参照性。

    该业内人士认为,云南应该有危机感,也应该在整个旅游行业上进行思路的转变。整顿和推广并重,在整顿旅游业的基础上,花时间和精力组织推广。

    专家声音

    云南景区多样化有待增强

    针对国庆旅游市场的答卷,云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任薇薇说,云南和贵州两地的风景区都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但贵州旅游多了一定的后发优势。资料显示,贵州利用一年一届的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集中全省资金攻一个景区,用“100个景区”建设提升硬件,县县通高速打破交通困境。从2018年开始,贵州各地旅游部门频频发力,向不少省份的游客推出了旅游景点门票半价、甚至免费,高速公路、机票半价的优惠,以此吸引了大批的游客。

    任薇薇表示,在全域旅游时代,一个地方的旅游状况也是一个地方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但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不够的,还要有足够的基础设施和很高的市场化服务水平,才能够拉开与其他地方的差距。特别是近几年,国外旅游逐渐流行,那些还停留在粗放阶段的传统景区将逐渐失去市场号召力,面临着服务升级的压力,云南景区多样化还有待增强。

    下一步,云南如何留住游客,增加经济收入?任薇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首先,针对云南目前存在的一些负面问题,需要作出一定的调整,要加强云南正面的宣传推广,减少负面影响;其次,结合高铁等交通设施的开通,加强沿线景区的旅游开发,比如红色景点的宣传和开发,提升基础设施包括道路、饮食、住宿配套服务质量,从而增强全省旅游服务的统筹规划,突出景区的多样化,避免景区的重复性和内耗。

    “云南景区接下来想要进一步留住游客,提高经济收入,最重要的还是要乐于学习。”任薇薇说,学习泰国、日本等国的旅游服务,采取综合性的旅游策略吸引旅游者,留住旅游者;云南旅游的规划者也应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通过旅游者宣传云南,吸引更多的旅客。

    统筹 曹婕  本报记者 朱婉琪 实习生 李厂秀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