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10月23日 星期三
第A06版:专题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19年10月23日 星期三
中国电信云南公司立足行业优势,以信息化支撑精准发力
打出网络扶贫“组合拳” 深度贫困地区摘“穷帽”


公司持续10多年开展“金秋助学”,帮助贫困大学生圆梦。


安装4G基站,铺就信息高速路。

    10月15日,在2018年度全省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中国电信云南公司扶贫办被评为省级脱贫攻坚先进单位,在年度定点挂钩扶贫考核中,被省委省政府评定为“好”的最高等次。扶贫一线驻村扶贫队员范建云被评为省级优秀驻村队员,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带头人陈亿春被评为省级扶贫工作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同时,中国电信云南公司还荣获中国电信集团2018年度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陈亿春获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范建云获脱贫攻坚奖“贡献奖”。

    现在回头来看他们1000多个日以继夜的奋斗经历,有汗水辛酸,也有成长快乐,但更多的是责任、成就、荣耀。特别是他们的“绣花”精神值得后来的年轻扶贫干部借鉴学习。

    扶贫先扶智   办法总比困难多

    2018年,是中国电信云南公司挂钩扶贫的德钦县计划脱贫摘帽的一年。围绕怎么“扶”、怎么“帮”和怎么“脱”,开展网络扶贫、公益扶贫等各项工作,中国电信云南公司打出网络扶贫“组合拳”,完成网络扶贫任务目标,帮扶定点挂钩扶贫的德钦县顺利完成脱贫任务。公司挂帮的贫困户有3700多户实现脱贫。

    范建云驻村的地方是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燕门乡茨中村,人均耕地仅有 1.1 亩,是深度贫困地区。范建云告诉记者,他2016年刚到茨中村的时候,饮用水水管里流出来的水,肉眼都能见到虫子的尸体和树叶,当地藏民家都没有卫生间,公共卫生条件堪忧。也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范建云怀揣着 “改天造地”的想法扎下根,与当地藏民成为同呼吸同命运的“家人”。

    谈起记忆犹新的经历,范建云娓娓道来。建档立卡户阿白家有6口人,只有1.8亩地,原先阿白是个手艺人,擅长建筑木工,后来长期酗酒肝损伤,妻子双眼青光眼,因病致贫。最初,范建云去到阿白家,阿白总说身体不好,啥也不想干,要帮扶就给钱。对此,范建云没有怨言,“办法总比困难多”。范建云和其他队员商量认为,只有解决思想上的贫困,阿白家自力更生脱贫才有希望。为此,中国电信为他家提供母猪和种公猪各一头供饲养,然而想不到的是,到年底阿白家居然把母猪当年猪杀了。

    尽管如此,范建云等扶贫干部没有气馁。一方面在思想上继续帮扶,同时范建云与其他队员在入户时都帮阿白家前前后后打扫一遍,家变得干净明亮了。渐渐地,扶贫干部的实际行动打动了阿白家人,思想也在慢慢转变,后来每次入户都发现他家都保持得干净整洁。

    2018年初入户走访时,得知阿白女儿此里吾姆在德钦县城转手经营一家披萨店准备创业脱贫,但经营品种比较单一,想学习披萨饼的制作技术和其他技术,范建云与驻村干部帮她拟定了帮扶计划。利用春节回家休假的时机,跑遍昆明的餐饮培训机构,认真筛选,与其他帮扶干部一同协助此里吾姆确定培训机构,中国电信为她提供了4000多元的学费,通过培训,此里吾姆的披萨店生意有了起色,增强了全家脱贫的信心。今年偿还了10万元贷款后,还买了一辆车,现在阿白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3年扎根扶贫一线,范建云自己的小家却无暇顾及。在2017年扶贫工作特别繁重的情况下,孩子正值高考,母亲住院,半年仅回家几天,9月把孩子送进大学,休假期未满又匆匆赶回村里。2018年正值迪庆州德钦县脱贫摘帽的攻坚阶段,为确保完成脱贫任务,范建云驻村达300余天,以“不破贫困誓不还”的决心,带领村民奔小康。

    心中有光亮   咬紧牙关迎难上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扶贫,精准扶贫贵在“精准识贫”。通信企业如何在“精准”中贡献力量?立足行业优势、信息化支撑是中国电信云南公司的担当和使命。2016年,面对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的一个个问题,中国电信云南公司没有后退。陈亿春站出来斩钉截铁地说:“给我们一个月的时间,我们有信心做好!”陈亿春被任命为平台软件的开发负责人,对扶贫领域业务一窍不通的他,硬是带领技术团队完善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一个多月的开发历程后,云南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成功上线试运行,为云南省建档立卡工作开启了新篇章。

    不断学习钻研,直到最终成长为一位扶贫领域的行家里手。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发布了1000多页的《云南省精准扶贫数据分析报告》,提供56个维度的专题分析,200多张数据分析报表,100多张统计图表,10000多个数据指标,为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科学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陈亿春带领开发团队开发了精准扶贫平台23个功能模块,1000多项子功能,开发的扶贫App手机端下载量达到5万多人次。

    云南省扶贫办副主任唐家华常对陈亿春及开发团队的成员说:“你们不仅是全省十几万脱贫攻坚队伍的特种兵,也是脱贫攻坚信息化队伍中的教官,担负着培训全省扶贫战线信息化尖刀队的重任。”

    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陈亿春说:“在撑不下去的时候,就想想心中有光亮,再难也要咬紧牙关,知难而上。” 陈亿春说的“光亮”,也就是脱贫攻坚这一千古伟业的胜利,全民奔小康的那一天。

    精准发力

    让群众用好网络服务

    中国电信云南公司扶贫办主任杨光介绍,围绕怎么“扶”、“帮”的问题,公司针对2018年计划脱贫的1888个计划出列村精准发力,光网覆盖数达1880个,覆盖率为99.57%,发挥行业优势,牵头承建独龙江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光缆建成、4G开通后,独龙族群众可以请省城的医生远程会诊,独龙族孩子与昆明的小学开通了“同步课堂”,独龙族的年轻人做起了电商,独龙江乡的草果远销各地……2018年,独龙族实现了整族脱贫。同时,在全省办理扶贫套餐23万多个,累计让利金额1900多万元,20万贫困户受益,切实帮助贫困群众减负,让贫困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网络服务。

    针对怎么“脱”, 2018年,中国电信云南公司总经理王宏两次到挂钩县调研、督导,与县乡村三级共商脱贫攻坚策略与措施。与德钦县签订了《扶贫攻坚责任书》,并与燕门乡签订了《挂钩扶贫捐赠协议》《4G网络和光宽带网络专项扶贫项目协议》《专项信息扶贫项目协议》。

    除了网络基础设施投入,还有健康小屋、党建手机、乡到村的云视频会议系统等信息化应用方面的项目。有限的捐赠投入,重在精准,公司10多年持续开展“贫困大学生助学”项目;帮助年轻人学习技术,外出务工;积极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生产,拿出有限的资金以“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贫困家庭发展小规模的藏香猪养殖和花椒种植等产业;开展“消费扶贫”,组织购买燕门乡的原生态核桃油,增加群众收入……通过一系列举措聚力攻坚、精准帮扶,让贫困村民渐渐摘掉了“穷帽”。

    本报记者 宗琪 文 中国电信供图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