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10月23日 星期三
第A14版:副刊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19年10月23日 星期三
学而
天马行空与文化苦旅

    □ 朱辉

    央视《读书》节目讲述了陈忠实创作《白鹿原》的过程,创作这部著作真算得上是一个人独自完成了一项浩大工程。首先,陈忠实历经数年读杂书,进行了历史学、心理学、哲学方面的知识积累;接着他主要走访了长安县、蓝田县,遍查当地县志、地方党史以及有关文献资料,同时收集到许多民间传说、轶事……当《白鹿原》最终完成,陈忠实那一刻的感受是:“我背靠沙发闭着眼睛,似乎有泪水沁出。我在这一刻的感觉,不仅没有狂欢,甚至连往昔里写完一部中、短篇小说的兴奋和愉悦都没有。我真实的直接的感觉,是从一个太过深远的地道走到洞口,骤然扑来的亮光刺激得我承受不住而发生晕眩……”

    《白鹿原》的创作过程显然是一次文化苦旅,为什么陈忠实会写得那么苦?一方面源于他自己所说,他并非天才型作家,只能以勤补拙。另一方面,对于小说的认识使他的创作具有一种使命感。“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在《白鹿原》的扉页上,陈忠实引用了巴尔扎克的这句话。

    在中国,具有陈忠实这样成就的作家不多,不过有着类似创作观的作家比比皆是。他们往往把小说当作“微历史”在写,所以“艺术来源于生活”几乎被所有人奉为创作真理。比如高晓声在谈《陈奂生上城》的创作时曾说:“不是预先有了一个概念,不是为了证实这个概念,而是在生活接触到了一些人和事,有所触发,有所感悟。”高晓声当年经常出差,住过一夜五到八元的高级招待所。他想到他工作过的苏南,一个农民一天只有七八角收入,于是他就在小说里设计了陈奂生住旅店的情节,由于心疼付出了一笔“巨款”,陈奂生硬要在旅店捱到中午十二点再退房,以此减小经济损失。

    对于“艺术来源于生活”,著名的音乐人、脱口秀主持人高晓松却一直不以为然,他崇拜的偶像王小波写东西历来天马行空。比如《万寿寺》算是用了杨巨元《红线传》的一点材料,不过与原作几乎没有什么关系。薛篙和红线都只是用了原作的人名,故事根本不能反映唐代社会面貌,也与现代有着一定距离,没法作为“一个民族的秘史”来看。高晓松曾在访谈节目中,多次与作家朋友争论,认为艺术不必来源于生活,世界上许多名著就是天马行空充分发挥想象创作出来的,然而即便韩寒这样比较时尚的作家,对此亦不能认同。可见“文史不分家”,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观念,在中国何等深入人心。

    每个行业差不多都有两类人,一类靠老天爷赏饭,另一类靠祖师爷赏饭。前者天分高,后者靠勤奋努力。天才型作家下笔如有神,或许真能写出不怎么来源于生活的作品。而陈忠实、高晓声这样勤奋型的,则占据了优秀作家中的大多数,他们更容易被在生活中也属于靠祖师爷赏饭的普通人认可。两种作家、两类作品并存,其实是读者之福,无须硬让他们去争个高下。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