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26日,21家全国各地都市报负责人齐聚常州,由常州市委宣传部、现代快报社联合开展的“全国都市报总编辑看常州”大型采访活动举行。24日当天,常州市委书记汪泉会见了全国21家都市报负责人。汪泉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常州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常州市人民群众,筚路蓝缕、艰苦创业,该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蓬勃向上,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有了现实模样,基本实现现代化,展现出光明前景。 城市名片 常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超过2500年,有着“三吴重镇、八邑名都”的美誉,儒风蔚然、人文荟萃,历史上曾出过15名状元、2920名进士。近现代更是涌现出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常州三杰”,李公朴、史良等爱国人士和华罗庚、刘海粟等名家巨匠,走出了60余名两院院士。 常州,还是苏南模式、乡镇企业的发源地之一。如今,综合实力也实现历史性跨越——2018年,常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迈上7000亿台阶,达到7050亿元,今年上半年达到3765.6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14.9万元,折算达2.3万美元,位居全国城市第八。在2018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中,常州排名第22位,同时位居福布斯2018年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第四位。 传承 江南名士第一巷焕新颜 一条青果巷,半部龙城史。今年4月29日,历经7年匠心修缮的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一期正式对外开放,名人故居、清新书咖、文创集市、特色食肆、河景客栈……悠久古韵与现代文明相交融,成为集文旅商为一体的常州文化旅游新名片。 青果巷是常州文脉之地,也是中心城区保存最为完整、最负盛名的古街巷,至今依旧保留着“河抱古城、城河相依”的江南传统民居风貌。这里先后走出了近百个进士和上百位近现代名人,遍及政治、文学、艺术、教育、实业、科学等众多领域,被赞誉为“江南名士第一巷”。 如今,街区内设有周有光图书馆(纪念馆)、史良纪念馆、赵元任艺术馆、唐荆川纪念馆、常州盟史馆、青果巷记忆馆,此外还有连片的江南民居,堪称常州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建筑博物馆”,也是当地群众茶余饭后的休闲胜地。 2016年,国家旅游局正式提出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并公布了全国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常州溧阳市、金坛区、新北区、武进区上榜。自此,常州全面开启了全域旅游新时代。 而在溧阳,一条公路穿城过,全域风光入画来。全长365公里的溧阳一号公路,将溧阳市的田园、乡村、景区和茶舍串成线、连成片,实现游客与当地优质山水资源、主要旅游景点的无缝对接,激活了溧阳全域旅游整盘“棋”。在一号公路的带动下,溧阳市南渡镇,旧县村和庆丰村等沿途分布的乡村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目前,常州共有5A级景区3家,4A级景区9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今年上半年,常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156.69万人次,同比增长8.54%,旅游总收入478.65亿元,同比增长11.2%,常州、溧阳跻身全国自由行人气旅游目的地20强。 创新 “大国重器”频现“常州元素” 高铁、航母等“大国重器”中频频闪现“常州元素”,涌现出200多个行业“隐形冠军”,不断擦亮常州“工业明星城”的名片。其中以常州创新园、天合光能等园区、企业,以及人才辈出的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等单位为代表,凸显出常州这座城市的创新能力。 中以常州创新园,是国内首个由中以两国政府签约共建的创新示范园区,是常州市以2008年江苏省和以色列签署关于产业研究和开发的双边合作协议为契机,重点打造的合作项目。2014年5月,国家科技部、江苏省政府与以色列经济部签署协议,共建中以常州创新园。其中诸如用竹子制造的电动自行车,强度比铝支架强28倍,与普通电动自行车相比却要轻10公斤;开启血糖检测无创时代的血糖仪;以及手掌康复训练系统等高科技设备产品,展示了以色列这个“创新国度”的科技力量。 经过多年建设,中以常州创新园在全国保持了合作机制、合作模式、合作成果的“三个领先”。目前,园区已集聚以色列及中以合作企业80余家,涵盖医疗健康、现代农业、高端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等科技前沿领域,不仅数量领跑全国,业态也最为丰富。 在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采访团成员们再次被常州企业的创新能力所震撼。 设立在天合光能的“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中国首批获得科技部认定的光伏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至今,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方面先后19次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天合光能早年便开始了全球化布局,目前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在常州,坚持人才为要、创新驱动发展,龙城工匠已成为常州一张靓丽名片。在2017年下半年举行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学生宋彪一举夺得阿尔伯特大奖。作为中国首次获得该项大奖的选手,宋彪不仅是常州的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 探索 城市管理精细求解治堵 城市管理,最是于细微处见功夫、见态度。交通拥堵、出行难和停车难是普遍的“城市病”,常州公安交警部门在精细求解,用小招治堵,用一个个变化,让出行更加顺畅。 据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顾锋介绍,常州持续深化城市交通畅行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同时对机动车违停、电动自行车、交通堵点专项治理等开展重点攻坚。例如针对电动车闯红灯等乱象,常州公安交警部门创新建立的驾驶人交通违法“首次教育警告、二次普法学习或普法协勤、三次及以上现场处罚”累进式执法管理模式。8月份,常州有54458名电动车驾驶人首次违法,被交警查处警告,而到了10月25日,大数据比对发现,这些人中92.8%没有再次违法。针对寄递三轮电动车和外卖送餐车辆和人员,同样采用实名制管理和行业自律管理。 同时,《常州市文明行为信用记录和积分管理办法(试行)》也将开始启动,今后,电动车驾驶人、寄递业、外卖送餐员们的交通违法都将与信用挂钩,违法人未来在买房、买车、贷款等各方面与信用挂钩的实际问题上都会受到影响,以此来约束交通参与者们考虑自己的违法成本,进而自觉遵守交通秩序。 在分析了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堵点后,交警会同教育、交通、公交公司、校车公司等试点定制公交+专业校车“学生专车”,用1辆大车换50辆接送小车,思维创新换来的是拥堵纾解。如今,相关学校周边主要道路平均拥堵指数下降14.5%。而为从根源解决问题,常州公安交警还联合规划等部门,在学校规划中必须考虑交通考评。目前,常州27个在建、重建的学校都将建地下立体接送中心。 首席记者 宋金艳
|